跨年就要 有仪式感
用心开启新一年
○卢珍珍
每个跨年夜,都是辞旧迎新时。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跨年夜,它似一场告别,一次邂逅,也是一种开始。
2024已经收尾,2025倏然而至。迎接新的一年,年轻人有不同的新姿势。在音乐节上蹦迪、登高看日出、放飞气球……通过跨年仪式,他们总结过去,或是重新找到生活的动力。
制造不同的浪漫,迎接新年
2024年跨向2025年的那个夜晚,25岁的路桥青年杨洋,有了最好的安排。
“我和大学同学约在温州,一起在音乐节上跨年。”跨进2025年的第一天,她们计划带着期许,再去温州的芙蓉尖上看日出。
往年,吃着零食,守着跨年晚会,是杨洋在跨年夜上的常规安排。记忆最深的,是读大四那年,“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我和室友坐在一起看跨年晚会,大家一起点了小吃还有几瓶鸡尾酒”,不知是美食带来的满足感,还是即将告别大学生涯的不舍,那次跨年小仪式,成了杨洋最美好的记忆。
2024年初,已经成为职场人的杨洋便和同学约好,新的一年,要去音乐节上跨年。
2024年12月初,杨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拼车帖子,最后找到两位搭子,一起搭车去温州的音乐节。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跨年,希望未来回忆起来不会遗憾,算是人生体验吧。”30岁的方琪(化名),就是杨洋找的其中一位拼车者。
“今年去杭州的LiveHouse跨年”,没有过多犹豫,26岁的椒江青年小梁和朋友一拍即合。过去5年,和朋友一起放孔明灯,是她们固定的跨年方式,“去年放完孔明灯,我们再骑电动车到信仰公园,在零点到来时互道新年快乐。”一群人倒计时10秒钟,在零点到来那一刻,信仰公园里的年轻人,一起放开手中的气球,大家在一片祝福和欢笑声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制造仪式感
2024年的尾声,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早已迫不及待寻找着“跨年小群体”。
由信仰公园和野菜艺术家团队一起推出的跨年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报名。
“在信仰公园一起跨年的活动,去年办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野菜艺术家主理人陈佳维说,由于今年元旦没有调休,很多年轻人想就近跨年,咨询报名的人便很多。
“参与的年轻人基本在30岁以下,也有带小孩来跨年的家长,但他们很少能熬到零点”,这些年轻人来自台州各个地方,“有个温岭的年轻人提前来预订,他说自己会骑电动车过来,还让我们预留了一个充电位置。”
跨年派对上,篝火、乐队、市集、青年演讲、零点气球放飞……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在一个夜晚集齐。“今年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心愿墙,大家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对明年的期许,对椒江这座城的期许。我们也会留下这些心愿,明年返场时,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心愿实现了没有。”陈佳维说。
和一群人跨年,氛围拉满
2023年跨向2024年时,玉环的庄晓魏和十多位朋友,一起在温州楠溪江音乐节上跨年。
接近零点,台上的乐队还在继续演唱着,但烟花已经燃放起来。略显困意的庄晓魏,再一次精神起来。看着屏幕上的计时器,全场几万人一起大声倒数,直至2024年的到来。
那一刻,庄晓魏觉得值了。
“我们一年到头都很忙,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推着往前走,很少有人会停下来关注时间。”跨年这个时间点,成了最特殊又最有意义的时刻。
“跨年的零点,是一年与一年最清晰的界限,当时很想在心理上与过去的不开心告别。”跨过零点,庄晓魏过去一年积压的情绪,好像随着音乐飘散在空气中,最后消失了,“生活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一种仪式感,投射了年轻人的诸多情感需求。
“音乐和朋友都是能提供快乐和情绪价值的,音乐节刚好结合了两者。虽然还没有去音乐节跨年过,但感觉快乐会加倍。”这是杨洋的期待,“跨年有个仪式感,也算是给新的一年注入希望和新的期许。”杨洋说,安排去看日出,也是因为日出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除夕夜和家里人一起过,跨年夜和朋友一起过”,这样的搭配,是很多年轻人默认的。在有些年轻人眼里,跨年派对,也是一个结交新朋友的途径。
“和一群人跨年,氛围感拉满。”庄晓魏说,平淡的生活,需要自己给自己制造记忆点,而跨年仪式感,仅仅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