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化宫

用镜头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故事

“大潮起钱塘”这场视觉盛宴不容错过

  本报讯 记者王艳 通讯员李晶晶报道 近日,“大潮起钱塘”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近200件精品佳作艺术化地展现了浙江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浙江人努力奋斗的艰辛历程,也呈现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工业题材影像创作的多样方法与视觉可能,体现了用镜头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故事的成果和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据了解,本次展览从策划、筹备到落地,历时3年。自去年5月启动征稿以来,得到全省乃至全国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1038位投稿者的4350幅/组作品。最终从中精选出106位中外摄影师和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展出,内容涵盖了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广泛领域,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诠释了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历史进程。

  策展人韩丹介绍,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大观”“初相”“无极”。“大观”单元通过航天航空、智能机器、汽车、船舶、纺织、五金等各类制造业的影像,包括纪实照片、显微照片、卫星图像、拼贴图像、视频、动画等,以及飞机模型、无人车等实物来反映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体现浙江制造业的强劲实力。“初相”单元将历史图文档案和当下影像实践结合,强调不同时代制造行业里人事物的对话,侧重展现浙江制造业付出聪明才智、辛苦劳作的人,以此致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极”单元则以更为当代和抽象的艺术表达,让制造的过程和物品、工艺成为艺术媒介,反映人们对自身生活、文化和情感领域的再思考。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览作品风格多样、特点鲜明、展陈新颖,大量结合装置、实物、视频乃至手工拼贴等多种媒介的呈现,让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成果得以凸显。展厅内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芯片等工业制造领域的各个方面影像一一铺陈,不仅有深度、具内涵,更有温度、接地气,多元立体的展陈方式也使观众沉浸其中。从全国知名企业娃哈哈、吉利汽车、宁波舟山港的历史老照片到新时代新发展新面貌;从世界巨轮、玻璃、吸管纤维的产品生产,到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故事呈现;从传统制造、智能制造到浙商精神、“四千”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的挖掘;从摄影家萧云集、金福根、钱明、苏惠民拍摄的温州、义乌、柯桥、濮院等地民营经济几十年发展历程,到中青年艺术家汪雪涯、叶婷婷等对新兴制造业的关注,细腻多元的作品把一个个拍摄题材分解成多种表现形式……

  “因为浙江的工业硬实力强大,贡献了丰富、多元的素材,我们摄影创作才有了根基。”金质收藏作品《“人与太空”因我更近》的作者、摄影师余明表示。两年间,他奔波于嘉兴、湖州等地取景拍摄,从几千张照片中精选出9张精品进行呈现。另外一件“金质收藏”作品是汤健凯的《我和我的工友》组照,他以切身融入的方式呈现出新时代东方大港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另外,边少卿、叶佳磊、寿云来等8位摄影家作品获得银质收藏荣誉。

  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摄影术是19世纪工业革命下的技术产物,两者可谓是共生发展、彼此促进的关系。摄影既是摄影师记录工业发展变迁的重要工具,也是艺术家以工业为题传达艺术观念的主要媒介。本次浙江制造摄影大展不仅是对浙江制造业发展历程的深情回顾,还是对浙江文化和精神的有力诠释,更是为以省为单位的工业摄影整体发展面貌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样本。

  本次展览由省文联、省总工会、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员会、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主办,省摄影家协会、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浙商博物馆、省企业家摄影协会承办,免费向公众开放。自开展以来,看展观众络绎不绝,社会反响强烈。为回应广大观众和摄影爱好者需求,经举办单位协商,决定将闭展时间从1月3日延至1月5日。还没来得及看展的观众,赶紧趁双休日安排起来哦!

  (部分内容来源于省摄影家协会公众号)

  图说:

  ①《我和我的工友们》组照之一 汤健凯 摄

  ②《杭钢蝶变》组照之一 寿云来 摄

  ③《领跑汽车智能工厂》 胡肖飞 摄

  ④《勇攀高峰》 方国伟 摄

  ⑤《“人与太空”因我更近》组照之一 余明 摄

  ⑥《一座海岛石化城的蝶变》组照之一 叶佳磊 摄

  ⑦《新昌有个世界级的通用飞机制造商》 韩丹 摄

  ⑧《大轮制造记》组照之一 边少卿 摄

  ⑨《东方大港 通达全球》组照之一 沈颖俊 摄


浙江工人日报 文化宫 00004 用镜头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故事 2025-01-03 2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