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北京学区房,带儿子回乐清老家“自学”
一位爸爸的反向选择
为什么?是他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通讯员姜瑾瑾报道 4个月前,36岁的许鑫和妻子带着7岁半的儿子离开北京,回到乐清乡村老家开始新生活。这意味着,许鑫一家暂时放弃了北京西城区优质学区房,以及未来直升重点初中的机会。
许家父子的选择让很多人直呼不解,毕竟别人是挤破脑袋去北京上海上名校,他们“不走寻常路”背后究竟有一个怎样的故事?日前,笔者前往乐清与许鑫面对面,寻找他们“回老家”的答案。
“我特别能理解他的感受”
“为什么?”是许鑫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也是笔者抛出来的第一个问题。
“同病相怜”是许鑫给的答案,让人有些意外。
当天,许鑫带着儿子小懿拔了爷爷家自留地种的蔬菜后,匆匆赶来。小懿,才7岁半,个头有135厘米,看上去比同龄孩子要稍高一些。寸头、穿着运动T恤、脚蹬一双足球鞋,一副刚上完体育课的样子。一入座,小懿就从包里掏出《哈儿罗杰历险记》看了起来。“他就是看书的时候最安静。”许鑫说。
在外人看来,小懿精力过于旺盛,他无法保持长时间的安静,常常坐一会儿就会站起来走来走去。“我就是坐不住,控制不了自己。老师说我调皮,就罚站或者要罚抄学生守则,有时候还罚我课间不能出教室玩,一定要坐在位子上,我做不到,我不喜欢学校。”小懿说。
外人以为小懿的精力旺盛和调皮,实际上是轻微多动症引起的。一次许鑫送小懿去上学,他发现儿子不自觉地发抖,许鑫小时候也有多动症,也曾因此受到老师的训斥,他知道儿子这个反应意味着什么。“我特别能理解他的感受,我很心疼儿子。当孩子每天被恐惧支配,别说是受教育了,大脑发育和性格的发展都会出问题。我不能让儿子再在这种恐惧中生活。”
“决定很难,但并没有纠结很久”
严格意义上来说,许鑫应该算是北京人。许鑫的父辈在北京打拼,已经买房落户。妻子也是乐清人,两人在北京生活,在北京成家立业。
离开北京,能去哪里?
许鑫想到了自己老家乐清。“长辈在村里有住宅,出了家门到处是天然‘操场’,多动症的孩子需要通过运动释放精力。”许鑫坦言,做出回老家这个决定很难,但他并没有花很久时间。为了儿子的成长,妻子也投了赞成票。
去年7月份,许鑫帮小懿申请了休学,他辞掉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打包好行李,一个月后他们从北京搬回温州乐清老家。
回到乐清,没了工作和工作压力,许鑫和妻子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小懿。从城市到农村,许鑫和小懿很快就适应了乡村生活,但小懿妈妈略有不适应。“最大的不适应在于这里没有星巴克,想喝‘焦糖玛奇朵’要开上近一个小时的车。”这难不倒许鑫,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的他,有能力自制食品配料。“我去网上看配比,自己学做香草酱,调配出相似口感的焦糖玛奇朵,几次实验下来,成品终于得到小懿妈妈的认可,咖啡焦虑解决了。”
吃不到可生食的生菜,就在家种;喝不到星巴克,就自己调,老家的生活简单又充实。回到乐清老家,小懿的“学校恐惧症”消失了:“我喜欢这里。”
“以后我想去拜仁慕尼黑踢球”
许鑫,是别人眼里轻松考上985的学霸,“高中时候,我理科优势比较明显,理综常常接近满分,高考被语文拖了后腿,不然就是上清北去了。”许鑫武汉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了商学院,其间自学金融,考取了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回国后一直从事金融行业。
“从小我就是属于学习运动两不误的孩子,小懿也很喜欢运动。”在北京时,许鑫便经常带小懿玩篮球、橄榄球、棒球。喜欢上足球,是在小懿妈妈从日本带回一台PS5游戏机后,小懿最喜欢玩一款名叫“FC24”的足球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他可以扮演当下的热门足球明星,小懿每次玩都很投入。有一天他和许鑫说,“爸爸,我想踢足球,以后我想到拜仁慕尼黑踢球。”小懿说的球队,正是他在游戏里的“首选队伍”。
7岁半的儿子脱口而出的话,这在大部分家长眼里看起来“有些不靠谱”,但许鑫上心了。
许鑫小时候就爱打篮球,他知道运动的神奇魔力,他更懂运动对于有轻微多动症孩子的治愈作用,“实现梦想最难的一步是敢于有梦想,而小懿跨出了这一步。”跟小懿再三确认“足球梦想”后,许鑫的陪伴计划多了一个重要内容:和孩子一起研究足球。
“我喜欢用倒推法制订计划,要想成为拜仁慕尼黑球员,他需要在21岁之前拿到一个比较厉害的俱乐部的offer,从现在开始算起差不多需要5000天。拿到一个世界级俱乐部的入场券球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我根据这个方向去倒推,再为小懿定制他现阶段需要的体能和技能。”
与此同时,他也在社交平台上建立“小懿父子5000天”的自媒体频道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许鑫的想法来自北美一个“5000 Days Project”的公益项目,这个项目通过每年1~2次的访谈记录和问题孩子的对话,来做心理辅导。“我也想这样来记录孩子身心发育成长情况,既能给孩子提供正向反馈,协助解决多动症等问题,也可以帮孩子管理想去欧洲五大联赛踢球的梦想,让梦想不是空想。”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