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快处”跑出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新速度
这项改革群众满意率达99.95%
本报讯 记者胡翀 通讯员张安丽报道 群众自行报案,上传交通事故照片,系统迅速启动非伤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程序,“浙里快处”平台自2023年4月全省推广实施以来,截至去年12月全省已累计快速处理交通事故424万起,服务人数741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95%。
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理一件事(浙里快处)改革被省政府纳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以来,省公安厅持续深化公安交管、金融监管、保险公司三方合作,不断提升数字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平台推广应用后非伤人事故处理时间较改革前缩短三分之二,大额车损事故理赔时间缩短五分之二。
理赔效率和体验感的双重提升,是支撑起99.95%群众满意率的底层逻辑。记者从省公安厅交管局了解到,依托“浙里快处”网上平台,他们打通了政务网、公安网、互联网交互壁垒,实现公安交管和29家保险公司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在线闭环。交通事故发生后,群众使用“浙里快处”应用小程序进行信息确认,系统第一时间自动推送事故责任认定书、现场照片等理赔资料至承保公司,承保公司收到后立即启动理赔流程,大幅简化了保险电话报案、上传理赔信息等步骤,提高理赔效率。
省保险协会组织辖内保险公司签订车险“代位求偿”(当造成事故损害的第三者无法履行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请求先行垫付赔偿金,再依法向第三者请求赔偿)和“互碰自赔”(发生事故各方均有责任,各方可以直接到自己的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无需再到对方的保险公司处理)两项服务,有效简化理赔手续,提高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交管部门建设“浙里办”APP、微信小程序及H5短信链接等多个报警渠道,系统可自动获取事故地点、当事人身份、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使群众能够更便捷地完成报警。同时,进一步优化“浙里快处”系统平台,引导当事人规范快速完成事故基本信息采集,系统一键生成电子证件信息,有效压缩滞留现场等待处理、拍照上传证照信息的时间。不仅如此,系统平台还增设了远程视频快处功能,当事人可直接与后台接警员进行视频交流,由接警员远程截图固定证据,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
针对群众反映的事故接处警仅受理“涉及机动车财产损失事故”问题,通过系统改造,拓展增加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简易事故,实现简易交通事故全覆盖。
省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浙里快处”运行近两年来,累积了大量数据。对于这些数据,交管部门一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用于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充分挖掘,研发搭建了“同人事故次数异常”“同车事故次数异常”等大数据预警模型,加强了交通领域刑事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2024年以来,保险公司通过拒赔、追回赔款以及嫌疑人放弃索赔等方式,挽回经济损失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