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8项重点工作 实施三方面重大改革
我省定下目标2035年全省域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本报讯 记者胡翀报道 2025年元旦,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省委一号文件),为这项工作绘就了“作战图”、吹响了“冲锋号”。“千万工程”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如何有效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昨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从理念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举措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明确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强调“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浙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理念思路,具体来说,“千万工程”是牵引,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路径,缩小“三大差距”是主攻方向,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是重大使命。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将战略目标锚定在三大方面,一是做好强城、兴村、融合“3篇文章”。二是把握好坚持创新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坚持以县域为重要单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坚持创新创业、勤劳致富“5大原则”。三是实现“4个阶段目标”——2025年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模式新机制;2027年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六个新”(即山区海岛县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城承载能力实现新提升、乡村发展迸发新活力、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新增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2030年取得跨越式成效,2035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全省域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为确保战略目标顺利达成,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推进“8项重点工作”,分别为: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产业平台;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推进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系统实施三方面重大改革——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具体来说,要聚焦县域这一重要单元,统筹推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一体融合,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人”这个最核心要素城乡双向奔赴、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山、水、林等重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人口要素收入。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要总结推广舟山、淳安、龙游、景宁1市3县改革经验做法,推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覆盖山区海岛县,推进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设、政策制度“四个一体化”。完善“人地钱”挂钩机制,逐步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政府财力可承受的公共服务配置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打造山区海岛县公共服务综合体。通过这三方面重大改革,让要素流动更加顺畅,致富通道更加宽广,民生服务更加优质共享。从而推动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