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养生圈

年关将至,请为自己的“盐”值负责

  

  记者沈佳慧报道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街头巷尾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各家各户都忙活起来,腌泡菜、做咸肉、晒酱鸭、灌腊肠……这些传统的年货制作,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角色——盐。

  在冬季,大家的盐摄入量会不会更容易超标?盐摄入过量会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平衡传统美食与健康饮食呢?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吴静管起了这些“咸事”。

  冬季盐摄入量容易超标

  “冬季相比其他季节,民众整体的盐摄入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吴静表示,冬季气温低,人们往往更偏爱热腾腾、口味重的食物,以抵御寒冷。腌制食品、腊味等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存方便的特点,成为冬季餐桌上的常客。比如腌泡菜时,白菜、萝卜等蔬菜要层层码盐腌制,为后续发酵创造条件;咸肉制作,每一寸猪肉都得细细揉搓上盐,确保盐分充分渗入,防腐保鲜;酱鸭、腊肠更是把盐与各类香料混合,涂抹包裹食材,锁住风味。粗略估算,每腌制一斤泡菜,用到的盐大约40~60克;制作一斤咸肉,耗盐量能达到10~15克,远超日常烹饪单道菜的用盐量。若家中腌制的量多,持续一段时间,盐摄入量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超标。吴静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此外,冬季人体排汗减少,盐分通过汗液排出的量也相应减少。同时,由于冬季衣物厚重,人们往往减少了户外活动,身体新陈代谢减慢,盐分在体内积累的可能性增加。

  高盐饮食危害大

  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和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过量摄入盐,短期内身体就会发出警示。”吴静告诉记者,盐分摄入过多,人体为维持渗透压平衡,会锁住大量水分,肾脏无法及时将其全部排出,就会出现水肿和体重增加。消化系统也不堪重负,高盐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损伤胃黏膜,胃痛、胃胀、反酸接踵而至,原本冬日就偏爱热辣、重口食物的肠胃,更是雪上加霜。

  吴静进一步指出,长期的高盐饮食,堪称心血管健康的“隐匿杀手”,它使血压升高,给心脏、血管壁施加巨大压力,使得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胃肠道肿瘤的风险大幅上升。盐摄入过多还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发生骨折。身体新陈代谢减慢,加之饮水量减少盐分在体内积累的可能性增加,相当于把自己“腌了”。

  传统美食与健康饮食

  针对年关备年货、吃年货这个特殊时段,普通家庭如何合理控制盐摄入,吴静给民众提出了几个实用技巧:

  购买年货时,仔细查看食品标签,选择低盐或无盐添加的产品。尽量不买或少买高钠食品,即固体食物钠含量>600毫克/100克,液体食物钠含量>300毫克/100ml。生活中常见的咸味零食大多都超过了这个值。因此,比较不同品牌和规格的食品,挑选钠含量较低的选项。

  烹饪年货时,对于腌腊制品等高盐食品,烹饪前先用清水浸泡或焯水,以去除部分盐分。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酱油、味精、蚝油等含有隐性高盐的调料,可使用醋、柠檬汁等酸味调料,以及利用大蒜、姜、葱、香菜、辣椒等香料和香辛料来增加食物的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同时,烹调时应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调方式。

  吴静提醒大家,尽量选择应季新鲜食材,减少对加工食品的依赖,才是健康之道。冬季饮食除了注意盐的摄入量外,应多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虾、蛋、奶及豆制品等。与此同时,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能为身体注入满满活力,增强抵御寒冬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油脂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菜籽油等这类健康油脂,避免过多食用动物油脂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合理搭配食材,让饮食丰富多样,是冬日饮食健康的不二法门。”吴静说。

  Tips:

  钠主要来自食盐(氯化钠),人体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水钠潴留,引发高血压等疾病。限钠饮食通常是将每日钠摄入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分为:

  ★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相当于食盐5克左右),适用于高血压前期、轻度高血压患者等。

  ★无盐饮食:在烹调时不添加食盐,且避免食用含钠高的食物,这种饮食含钠量要控制在1000毫克以下,用于水肿较重等情况。

  ★低钠饮食:除了无盐饮食的要求外,还要限制摄入含钠量高的食物,每天钠的摄入量控制在500毫克以下,主要用于严重水肿、高血压危象等情况。

  在限钠饮食时,要注意避免高钠食物,像腌制食品(咸菜、腌肉)、加工肉类(火腿、香肠)、咸味零食(盐焗坚果)等含钠量都比较高。烹饪时可采用醋、柠檬汁等替代部分盐来调味。


浙江工人日报 养生圈 00003 年关将至,请为自己的“盐”值负责 2025-01-13 2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