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堪比博物馆的宁波读本
■杨鹿南
熟悉一个地方,大家通常会去博物馆,或名胜古迹,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脚下的土地,和独属于这片地方的符号,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经济的……
而我,则主要通过《宁波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读物》,来了解宁波这座城市。
读完之后,我不禁叫绝:宁波原来是这样一座有料、有趣又有情的文化名城!
“有料”
引经据典,史料翔实
本书总共分为八个章节:山海形胜、城市沿革、风情习俗、精工巧制、书香绵长、商行四海、慈善同行和热血丹心。
章节名称简洁,一目了然,涉及宁波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经济文化、桥梁建筑、民间传说、民俗艺术、方言戏曲、甬上名士等方面,是一本快速了解宁波风貌的普及性读物。
关于宁波城市名称的来历,书中讲道,“宁波在历史上曾有鄞、鄮、句章、四明、明州等名称……”“明州”得名于山,“宁波”得名于海。明洪武十四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取“海定则波宁”的意思,将“明州府”改名为“宁波府”。
在《城市沿革》一章中提到,宁波最早出现的城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句章城。
宁波有缭绕城市的水网体系,如它山堰、月湖等,有“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的独特城市风貌。
“有趣”
风情各异,精工巧制
这本书从饮食、方言、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介绍了宁波这一方水土养育和承载的基因信息,体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趣味性。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背山面海,形成了具有沿海水乡特征的“饭稻羹鱼”的饮食模式。
“新风呛蟹起红膏,金针木耳炖蹄髈……大大圆蛤炖蛋汤,咸齑黄鱼加大汤。宁波下饭木佬佬,一回吃过真难忘。”朗朗上口的民谣声里,色香味皆备的宁波菜让人垂涎欲滴。
宁波方言听起来“石骨铁硬”,实际却生动诙谐,以宁波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文学、说唱艺术和传统戏剧内涵丰富,韵味悠长,影响广泛。
无论是独树一帜的宁波菜、“石骨铁硬”的宁波话,还是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遍布四方的说唱艺术、独具韵味的传统戏剧,背后无不寄托着宁波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探索。
如果说,风情习俗承载着宁波人的四时烟火,那么精工巧制则呈现了宁波人的别具匠心。在宁波城市的大街小巷、乡野的里弄幽径,经常可以看到能工巧匠精彩至极、令人赞叹的制作,规模宏大的如民居殿堂,形制较小的如各式宁式髹(xiū)漆家具,还有各种砖雕、木雕、草编等。
“有情”
崇文重教,热血丹心
宁波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
宁波人的文化气质无疑也具有“能文能武”的双重属性:会做学问,是“院士之乡”;会做生意,有仁义商帮。
宁波自古以来就有重教兴学的崇文传统。千年来,宁波爱书、刻书、藏书与读书的家族、学人代代接续,肩负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近现代以来,一大批甬籍院士如屠呦呦、韩启德等人物敬业奉献,推动宁波的现代教育和科技发展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同时,“大爱之城”宁波具有底蕴深厚的慈善文化,慈善人物不断涌现,慈善故事丰富多彩,宁波义商善行天下、大爱薪火相传。
宁波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和宝贵精神财富。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著作。精美细致、图文并茂的排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脉动;书中立意深远,文化底蕴丰厚,遣词造句具有诗意,也可以作为宁波的人文旅游指南。
“让我们播撒文化的种子,涵养家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有‘魂’有‘根’的新一代。”合上书,我与宁波这座文化名城竟有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羁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