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双向发力加速奔向“买卖全球”
![]() |
中欧班列从义乌开出。 通讯员吕斌 摄 |
通讯员龚喜燕报道 新年伊始,“世界超市”义乌很忙。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城,年货采购节开启以来,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商户们忙着承接这波“泼天富贵”。这里汇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种商品,让消费者可以一站式“买全球”。而在国际商贸城二区,一家汇聚义乌市场内70多家各行业头部企业爆款商品的Yiwu Selection品牌出海集合店全球首店红火亮相,开业首日就签下1.2亿元订单……
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40多年来,义乌小商品之所以能“闯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既有义乌人鸡毛换糖、无中生有的闯劲、干劲、拼劲使然,更有改革创新、开放活力的不断驱动。2011年开始,义乌以一县之力承担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这也是全国首个国际贸易改革试点。由此,义乌在国家层面获得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经过10多年探索实践,国贸改革1.0版取得巨大成效。
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中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义乌,再一次挑起大梁,勇担国家赋予的新一轮国贸改革重任。202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重点是“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七个先行、强化两大支撑”,全力在“买全球”上加速破题,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为我国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探索经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激活力
撬动全球大市场
义乌“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二字。
十余年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上一轮义乌国贸改革试点,侧重在出口贸易如何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解决义乌市场小商品种类多更新快、多批次小批量、非标准化、拼箱组货等特点,不适应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出口的“卖全球”问题。
彼时,已有170万种商品通过义乌出口到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针对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义乌“量身定制”创设“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同步建立内外贸一体化机制,以及商务、海关、税务、外汇、市场监管等五方面配套政策体系,实现小商品便利化高效通关,帮助中小微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
全新的贸易方式和监管模式激发出巨大能量。数据显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第二年,义乌出口额就跃过1700亿元大关。过去10年里,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总计超过2.58万亿元,年增长率达10.4%。2024年,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717.6亿元,已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80.1%,对该市出口贡献率达94.3%。目前,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在全国22个省的39个专业市场复制推广,个人贸易外汇管理等14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成为国家外贸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在国贸改革试点牵引下,10多年来,义乌以小商品撬动全球大市场、以小企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以小体量激活区域协同大发展。改革事项全面开花,先后承接40余项“国字号”改革试点和60余项省级改革试点,在贸易体制、物流模式、市场管理等方面多点突破,形成诸多可复制的经验。义乌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等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功能不断完善,义新欧、义甬舟两大开放通道全面打通,助力“中国制造”货通全球。
如今,义乌市场已汇聚全球210多万种商品,织就国内、国际和线上“三张网”。国内,与20多个省份的产业集群耦合,带动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国际,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每年来义采购外商近60万,驻义外商达2.8万人;线上,电商等新业态主体超65万,约占全省1/3。
内外齐发力
塑造贸易新优势
作为我国重要贸易窗口,义乌距离世界很“近”,能及时捕捉外界的风险和机会。随着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义乌也在积极谋“变”。
近年来,义乌市场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在“买卖全球”过程中,遭遇各类资源要素配置、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新的制约瓶颈。深化新一轮国贸改革,既是义乌迭代升级贸易方式的内生需求,也是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新路。
从数据看,去年义乌进出口总值达6689.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5889.6亿元、进口799.7亿元。当然,作为“世界窗口”,外贸依然是义乌的基本盘。除破解“日用消费品进口难度大”的问题,“出口企业贸易数字化能力不足”“物流通道韧性不足、成本较高”“贸易结算不畅、效率不高”“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空间不够”等难题是本轮改革的突破点。
此前,义乌已在积极尝试破题。跨境电商、数字赋能、品牌出海、义支付、全球数贸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改革路上,义乌着眼中小微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各类堵点,一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改革破除各类制度环境障碍,持续放大政策效能,塑造竞争新优势,有效激发市场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让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义乌都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联动政府+企业资源,通过数字集成赋能、构建电商物流等各类要素资源平台,抱团走出去、引进来,将各种技术变革、业态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把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红利,让小企业也能做跨国大生意、成就创富梦。
“借助义乌的供应链优势,加上海外营销和渠道拓展,打造线上线下闭环,我们的目标是创立自行车出海的中国品牌,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义乌是80后创业者张新刚的“福地”。20年前他来义乌时白手起家,如今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创立的“洛克兄弟”品牌多个类目霸榜亚马逊。新年伊始,杭州、义乌旗舰店相继开业,接下来还将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开设5家直营旗舰店,抢抓跨境电商的变革机遇,实现全球化发展。
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已成为商户拓展外贸订单的重要渠道。目前,义乌跨境电商主体已超26万户,速卖通、亚马逊等主流平台均落地义乌。2024年,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已突破1400亿元,实现15.63%的高速增长。
从“坐商”到跨境出海、品牌出海,通过海外分市场、海外仓、海外展、海外店等走出去,让优质的“义乌品牌”“中国制造”更快更便捷地触达全球消费者,同时把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通过义新欧、义甬舟等带回来,为国人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高品质进口消费品,这是义乌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两条腿”走路,加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构建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
新一轮国贸改革,义乌既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建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同时也为乘势而上“打造典范 再造辉煌”,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