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养生圈

人勤春来早,重启活力满满的一年

  编者按

  热闹的春节期间,大家享受了美食也放松了心情,随着假期结束,重返工作或学习岗位的我们,是否感到有些许疲惫或精神不振?别担心,开启养生模式,让你在新年继续元气满满!

  “武”动假日

  日前,在建德市明珠小学跆拳道训练馆,3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学练跆拳道的一招一式,将传统武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据悉,寒假期间,建德新安江城区的许多小朋友前往当地武术培训机构学习武术,增强体质,“武”动假日。通讯员宁文武 摄

  这份节后

  心理调适指南

  请收

  ■郭彦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收心归位”,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带来一份节后心理调适指南,助你元气满满地开启新征程。

  接受焦虑感,调整心态

  假期过后,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是普遍现象。从轻松的假期模式回到紧张的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这一点,减少自责。

  逐步恢复工作节奏

  不要一开始就投入大量的工作。可以先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适应工作节奏。例如,先处理一些简单的邮件或轻松的项目,逐步过渡到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调整作息与饮食习惯

  假期时,作息时间通常不规律。合理的作息有助于减少身体的疲劳感。与此同时,避免过多的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注意清淡饮食,保持能量充沛。

  管理压力与情绪

  建议每天花10分钟做深呼吸练习,或者尝试冥想放松,帮助自己恢复心理平衡。另外,与朋友或同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焦虑和困惑,也可以缓解内心的不安与压力。

  设定小目标与奖励

  不要一开始就对自己要求过高,设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例如,每天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逐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加成就感。

  改善工作环境

  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感。回到工作岗位后,可以给自己的办公桌做一次大扫除,整理物品,放置一些绿植或激励性的小物品,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

  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

  想想回到工作后的职业目标和未来规划,找到工作的意义和动力。无论是为了个人成长,还是为了获得经济回报,明确目标能帮助你更好地恢复工作动力。

  减少对工作的完美要求

  节后可能会遇到一些工作上的变化或新的挑战,不必太过担心,保持灵活应变的心态,减少对工作的完美要求,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

  陆续返工的你 有出现节后综合征吗??

  ■求慜玥

  “怎么办,我好困,不想干活。”

  “晚上都没睡好,想到第二天要上班就很焦虑。”

  “头疼、不想吃饭、睡不着”……

  这几天的你是不是也出现了这些症状?最近大家都在陆续返工,好多人都出现了情绪低落、焦虑甚至失眠的症状,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表现。笔者从金华市第二医院了解到,“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情绪问题,只是一种对长假之后出现的心理生理不适状态的戏称,生理上有恶心、头晕、厌食、失眠、困乏等表现,心理上有厌倦、提不起精神、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焦虑、神经衰弱等表现。

  放假期间,没有了束缚、精神也松懈下来,我们难免会有暴饮暴食、熬夜、睡懒觉、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等行为,当打破自身原本规律的作息后,就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头痛、没力气、胃口差、失眠、精神不振、焦虑等一系列症状。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从假期的“放纵”切换到上班状态?金华市第二医院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自主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自己的工作对于他人、社会有什么价值?自己有怎样的品质和特长,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得比多数人更好?通过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激发工作动力,转变看待工作的方式。

  尽快按照规律作息。恢复原来的生活节奏,确保作息规律、健康。

  适当增加新鲜的绿叶蔬菜类、豆制品类食物,必要时适当辅助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烹饪时少油少盐,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肠胃得到减负和休息。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或热水泡脚5~10分钟。争取做到劳逸结合,工作期间可设置一定的休息时间,工作之余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科学制定目标。要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最快的办法是给自己制作两个“明细表”:一是新年度目标和计划,绷紧“任重道远”的弦,瞄准目标就不会跑偏;二是节假日后要处理的事项明细表,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逐个解决并及时做好标识,防止繁杂事务带给自己消极情绪。

  节后胖三斤 可以这么减

  ■胡宁

  “我胖了三斤,你胖了几斤?”春节假期结束,“胖几斤”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而节后的内分泌科门诊,也来了不少因肥胖引发各种问题的患者。医生提醒,假期,胡吃海喝、作息不规律,的确会让人增胖,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让身体健康亮起红灯。

  “胖三斤”是有可能的

  “这几天,来咨询减重的人明显增多,他们说,没想到短短几天就胖了好几斤。”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叶程程表示,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患者,她还碰到已经引起各种指标异常,甚至急性并发症的严重患者。

  23岁的小伙小章平时体重就不轻,为了减重,他一直在进行运动。可春节假期一来,他就变懒了,不仅停止了运动,嘴也没闲着,吃个不停,平时不敢碰的甜食这下是吃了个够,结果体重跟着“噌噌”地涨,身体的各项指标也坐上“过山车”。最终,小章因为腹疼就诊,他以为是消化不良,后经过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发作。还有13岁的男孩小涛,因为脚痛被家长送到医院。家长还不解地问,孩子胖是胖了点,但平时并没有不舒服,这次春节虽然体重增了5斤,可怎么会引起脚痛呢?经过检查,小涛的血尿酸非常高,血脂也超过正常,最终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痛风发作。

  不少人觉得假期体重增得特别快,叶程程表示,这主要是饮食、运动、作息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饮食方面,食量增加以及高油高糖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热量在体内堆积,进而转化为脂肪。节假日,日常的运动锻炼计划容易被打乱,再加上熬夜、晚睡晚起,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脂肪代谢紊乱。

  从三方面入手减重

  对于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快速恢复精气神,实现理想体重,叶程程给了三点建议:

  首先是饮食调控。要保障三餐规律均衡营养,确保每日的热量摄入不超标。另外,避免吃高热量低营养的零食,不吃夜宵。减少动物油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选用粗粮、蔬菜、水果。保证足量的饮水。

  其次要运动干预。适当增加运动量。推荐站立踮脚、贴墙站马步等力量抗阻训练,每次持续2分钟,运动12~15分钟。推荐步行、骑车、游泳等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大肌肉群的有氧耐力运动,每周进行150~420分钟。同时,可进行静态或动态拉伸,以增强身体柔韧性,每周2~3次,静态拉伸每次持续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

  最后,可多喝茶。想要降低血脂,除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外,还可以多喝喝茶。乌龙茶能够解油腻,促进体内脂肪代谢。叶程程介绍,医院还推出了一系列中药茶饮,如中药降脂茶、降尿酸茶等,特别适合那些喜欢吃油腻食物、不爱运动的人群,其具有降血脂、化浊和中之效。

  节后想“刮刮油”

  试试这款肠道“推土机”

  ■钟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苏东坡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古代文人对于竹子的热爱可见一斑。自古以来,竹笋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上好的蔬菜,在长长的食素清单上居于金字塔顶端。每年春节前,冬笋远超肉价的行情便可充分说明冬笋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在杭州,冬笋不仅仅是家家户户春节必吃美味,也是平时常见备菜。比如,杭州面食“扛把子”的片儿川,笋片就必不可少。

  中医认为冬笋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经,对肺热所导致的咳嗽咯血,阴虚火旺导致的五心烦热、咽喉肿痛有很好的疗效。冬季防疫防感的时候不妨来一道冬笋,既能清热化痰也能补充优质蛋白增强抵抗力。

  冬笋好处多

  清热降火:冬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积”等功效。《千金要方》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冬笋有生津止渴、清热化痰的作用,特别适合冬天补过头的人去降火,缓解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

  辅助防癌:冬笋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够刮油、润肠通便,还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而且,冬笋中富含的多糖物质,对癌细胞生长也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抑制作用。

  控糖减脂:冬笋富含B族维生素,而B族维生素有滋养神经、镇定安神的作用,能促进三大物质,包括脂肪的分解代谢。加上低糖、低脂、低淀粉的特点,日常吃还有助于控制血糖,防止发胖,所以也有“吃一餐刮三天油”的说法,是高血糖、超重人群的理想食物。

  护心稳压:冬笋的含钾量高,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充足的钾元素可以帮助维持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稳定血压,特别适合冬天这种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食用。

  怎样买到一根鲜嫩可口的冬笋呢?

  看颜色:笋壳要完整并紧贴笋肉,颜色以棕黄色为佳,绿色为次。看根部:边上的颜色,白色为上品,黄色次之,绿色为劣。笋肉越白越好吃。看硬度:笋壳要带点硬度,太软则表示出土时间偏长,不够新鲜。

  鲜上加鲜助冬补又“刮油”——冬笋食疗方

  油菜烧二冬

  材料:冬笋2根、干香菇6朵、油菜400克;做法:干香菇泡发,冬笋去壳洗净,油菜焯水码盘。泡好的香菇加入葱姜,上锅蒸30分钟;冬笋煮15分钟捞出备用,煮时加入一些小苏打切成滚刀状。锅中倒入较多的底油,烧至五六成热时将冬笋块放入炸至浅金黄色,再加入香菇块炸至变干后捞出备用。另起锅倒入少许底油,放入葱片、姜片煸炒,再放入炸好的冬笋、香菇块以及蒸香菇用的汤汁,放入适量料酒、酱油、白糖、盐。烧制三四分钟后勾入水淀粉,出锅后倒入码好油菜的盘中即可。此菜有治消渴、增气力,宽肠通便之功效,适合节后饮食。

  要注意的是,冬笋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其中粗纤维占了大部分,质地较硬,很难消化,大量食用或导致消化不良,还会刺激胃肠,损伤胃黏膜,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及静脉曲张的人不宜食用冬笋。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及有结石的人群一定不能贪嘴多吃冬笋,即便少量尝鲜也要充分咀嚼、切碎了再吃。冬笋含有较多草酸、单宁等物质,在排泄过程中容易在尿路与钙形成结石。

  如果实在想吃,也要记得焯水,这样可以去除大部分草酸,再搭配肉类食用为佳。


浙江工人日报 养生圈 00003 人勤春来早,重启活力满满的一年 2025-02-10 2 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