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 版

奋力书写劳模工匠绚丽新篇章

杭州市各级劳模工匠协会积极作为

杭州市劳模工匠代表受邀旁听市第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2024年12月10日,萧山区劳模工匠协会与苏州虎丘区劳模协会结对共建。
高新区(滨江)劳模工匠协会组织劳模工匠参与“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
“9·26工匠日”,建德市发布“匠韵建德·匠心创艺”首批建德名匠录。
桐庐县劳模健康服务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本版撰稿:张晓燕、朱瑛 文/ 图

  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

  与劳模工匠同心同向而行

  2024年,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在省劳模协会的关心支持和专业指导下,紧紧围绕“为劳模工匠服务,建温暖快乐之家”的宗旨,积极发挥好“动态管理、优质服务、素质提升、权益维护、作用发挥、精神弘扬、文化挖掘、典型推广”八项工作职能,在提升劳模工匠的感召力、幸福感、成就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榜样引领,使劳模工匠更具感召力。组织劳模工匠参政议政,为省市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24年1月,30名劳模工匠代表受邀旁听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市长姚高员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9月,12名劳模工匠代表受邀旁听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提供精神动力的决定》。2024年初,10名劳模工匠代表受邀参加2024年全市新春团拜会。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实现劳模工匠“课程进校园、作品进校园、书籍进校园、精神进校园”,累计开展活动812场次。会同杭州市劳模工匠学院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双百工程”授课115场次,惠及职工9000余人。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全市组建专项服务队247支、服务企业3068家、解决技术问题637个。通过《劳模工匠坊》报纸、“劳工荟”微信公众号、《每日商报》《匠心筑梦》专栏及《杭州劳模工匠系列丛书》,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细心服务,使劳模工匠更具幸福感。走访慰问劳模工匠45名,安排5个批次146名劳模工匠参加疗休养,为240名杭州工匠在生日当天赠送生日蛋糕,主动对接医保部门帮助41名因病致困劳模申请医药费补助,对接社保部门帮助42名劳模落实荣誉津贴;在杭州市职工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接待来信来访来电603人次,开具各类劳模证明126人次。承办浙江省劳模协会2024年度一片区第一次活动。协助经济部,完成2项劳模工匠相关的市政协提案答复。

  平台搭建,使劳模工匠更具成就感。自2021年起,积极开展“劳模工匠之家”建设,累计建成74家,实现了市—各区县(市)总工会/产业工会—社区/企业的三级服务网络,为劳模工匠学习培训、成果交流及技能展示搭建平台。打造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与浙大城市学院牵头开展了“扬工匠之精神、育新型劳动者、促新质生产力”实践活动。以庆祝第六个926工匠日为契机,与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扬工匠之精神、育新型劳动者、促新质生产力”实践活动、“劳模工匠助力共富”交流活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杭州实践”专题报告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打造赛会之城”全市保安员职业技能竞赛、“传承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的劳模工匠进校园、组织劳模工匠观看《西湖东坡》驻场秀等活动,并录制播出《我们圆桌会》专题节目“‘工匠精神’如何赋能职业院校育人路”。

  萧山区劳模工匠协会

  擦亮五个品牌打造活力协会

  杭州市萧山区劳模工匠协会始终坚持以“创一流协会 建温暖之家”为宗旨,持续擦亮五个特色品牌,致力打造充满活力、彰显温度的协会新貌,携手全区劳模工匠为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贡献新的力量。

  推进“四进三讲”,弘扬三个精神。发挥劳模工匠宣讲团作用,积极开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讲故事、讲精神、讲奉献”宣讲活动,采用“短视频+直播”云宣讲、“1名劳模讲精神+1名工匠讲技术”二人组合模式,增强劳模工匠助企行宣讲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累计开展“四进三讲”95次,覆盖人数7500余人。

  深化“三走访”,搭建服务桥梁。主动上门,对接交流,增强协会与党政机关和工会组织的工作联动效能和服务效益。协会走访15个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工会组织,走访各级劳模工匠35名,收集梳理反馈意见25条。

  开展“三送服务”,传递协会关怀。对新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杭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14名人员进行走访,切实当好劳模工匠的“娘家人”。开展一年一度的劳模工匠体检、疗休养等健康服务,严格执行劳模工匠待遇文件。积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组织劳模工匠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能培训和项目攻关等活动,以“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为平台,开展技术交流活动175场,参与劳模工匠230余人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10余项。

  打造“匠心记”品牌,厚植匠心文化。以职工书屋、城市书房为依托,在南阳街道、中国银行等4家单位设立首批“匠心图书角”,以书为媒,传播匠心文化。以“小候鸟暑假班”“工匠大讲堂”为载体,开展工匠“艺”堂课活动。在926工匠日,组织萧山花边、丝绸画馈、越窑青瓷等萧山非遗项目工匠代表就“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弘扬”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探索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培育非遗新质生产力。

  推进“跨界联动”,助力协同发展。与苏州虎丘区劳模协会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两地就合作保障机制及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推动协会向“新”发展。接待来自山西榆林市、江苏东海县、桐庐县等地劳模(工匠)协会的考察交流团,增进协会之间友谊,扩大协会“朋友圈”。与区茶研会携手举办“品金秋佳茗·湘聚重晚情”敬老茶会,向老劳模、老工匠们传递协会温暖与关怀。

  高新区(滨江)劳模工匠协会

  服务劳模工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劳模工匠协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积极围绕创新发展主题,用心服务劳模工匠,竭力帮助劳模工匠成长,有效发挥他们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发挥青年科技型人才宣讲团的作用,搭好舞台唱好戏。搭建宣讲平台,汇聚青年科技型人才。通过四个分协会的推荐,第一批选拔出五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扎实理论基础和出色表达能力的人才,组成青年科技工作者宣讲团,走进企业园区面对面,传递前沿科技与创新精神,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区域形象。

  发挥分协会的作用,营造氛围凝聚人才。根据四个分协会的特色和资源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活动。积极参与西兴街道“劳模工匠休闲绿地”打造,从设计阶段的建言献策到施工期间的积极参与,到绿地开放后志愿维护,全面展示匠人风采;在区人大工作研究会申请设立“劳模工匠之家”,在山清水秀的大狼山为劳模工匠开辟了休闲放松交流学习的好基地;与区人大工作研究会、老年书法摄影家协会和街道人大工委等积极开展弘扬三个精神主题活动;在钱塘江大桥南翼,由区政府、区总工会和协会联合建设的“滨江工匠馆”,是展示滨江各级工匠的最好窗口,成为全市亮点;在东部软件园内设立由劳模工匠打造的“和谐劳动关系”调解室,在专业区化解各类矛盾,营造和谐氛围。

  发挥主题活动的优势,守好初心担使命。积极组织劳模工匠参与“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开展跨区“师带徒”活动,走进萧山技师学校,收徒弟传匠心。组织10余名劳模工匠代表走进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杭州市促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规定》等10多部法律立法的意见征集。积极发动劳模工匠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提出高质量的社会治理、数智滨江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如副会长张伯立提出的《关于滨江区交通设施运维智能化提升的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给协会进行反馈,并对劳模工匠为滨江城市建设发挥的作用给予高度肯定。每年组织10余名劳模工匠开展“我为七一献热血”志愿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50余名各级劳模工匠参加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劳模工匠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积极与工商联、关工委、滨江跑团协会、朗诵协会、建筑业协会等行业主管和兄弟单位开展联谊活动,不断扩大协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德市劳模工匠协会

  榜样引领筑梦劳模工匠之家

  2024年,建德市劳模工匠协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市总工会党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劳模工匠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展示先进风采,弘扬劳模工匠“正能量”。全力做好各类模范先进推荐评选工作。成功培育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1名,省劳模3名,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市级2个,市模范集体1个,杭州数字工匠1名。创新本土人才培育模式。制定《关于开展“匠韵建德·匠心创艺”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发掘和培养该市各领域优秀技能人才,形成“选、育、用、研、励”培育生态链。积极参与谋划专场活动。举办建德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匠韵建德·匠心创艺”认定发布会。“926工匠日”前夕,发布“匠韵建德·匠心创艺”首批建德名匠录23人,邀请部分名匠代表现场展示技艺,传承匠心。

  发挥示范作用,持续放大劳模工匠“引领力”。努力建设好拓宽切磋技艺、挖掘技术创新、丰富服务发展、延伸交流协作四个平台。组织动员劳模工匠率先垂范,投身“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2024年度建德市政府及国有企业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劳动竞赛活动。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动企业职工立足岗位建新功。全国劳动模范、建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大洋生物有限公司王国平团队的《高纯度颗粒型盐酸氨丙啉的制备方法》荣获浙江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杭州市劳动模范陈土良主创的《行车控制电路》技术获杭州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制定《建德市“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技术攻坚服务队、健康惠民服务队、美好教育服务队、文旅共富服务队、公益爱心服务队,开展各类活动78场。组建“劳模工匠小善群”,为家庭困难的学子筹集爱心经费及物品,用点点爱心照亮孩子求学路。组织劳模工匠参加“劳模工匠助力共富”交流活动暨杭千高速路域共富联盟启动仪式,开设集市展位展示并销售建德劳模工匠优秀成果。

  落实关爱服务,持续提升劳模工匠“获得感”。助力“建德市劳模工匠馆”建设工作,完善劳模工匠动态信息数据库,收集整理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力求充分展现各时期建德劳模工匠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光辉历程。传递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将劳模工匠走访慰问列入协会年度预算,持续做好困难劳模摸排帮扶工作。开展劳模工匠疗休养工作。组织30余名劳模工匠赴江西南昌、新疆阿克苏等地学习考察。

  桐庐县劳模工匠协会

  为劳模工匠打造“温暖之家”

  桐庐县劳模工匠协会充分发挥联系劳模工匠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建强劳模队伍、弘扬劳模精神、关心关爱劳模、发挥劳模作用,努力为劳模工匠打造“温暖之家”,激励劳模工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劳模的网格化覆盖。根据桐庐县劳模工匠人员结构和分布情况,先后组建了五个志愿者活动小组和十三个劳模工匠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服务劳模网格的全覆盖。创新拓展弘扬三个精神的路径和载体,打造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的“四走进”活动,借助“关爱高龄劳模、激励前辈精神”“劳模工匠宣讲进校园”“政策宣讲进企业”“警企共建助企发展”“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抓手,积极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加强与周边友好劳模协会的合作交流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提升多元化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劳模工匠的温暖之家。充分发挥组织资源,打造网格化、自治化、精细化的劳模管理服务特色体系。对退休劳模、高龄劳模以关爱服务、温暖服务为主题,对在岗在位劳模以发展服务为主题。如桐君片区劳模工匠之家为80岁以上的劳模,建立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制度,开展定期走访,每年重阳节组织理发师、医生护士进行上门服务。经卫健系统劳模工匠之家组织协调,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了“桐庐县劳模健康服务中心”,为全县劳模工匠提供健康体检、报告解读、门诊住院等方面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每年组织开展走进乡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的义诊活动。

  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发劳模工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开展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劳模工匠心向党”庆五一活动、“迎七一 唱红歌”“喜迎二十大 匠心向未来”“中国梦 劳动美”主题活动、“劳模工匠宣讲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歌唱亚运主题歌,走进社区共联欢”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切实解决劳模工匠在生产、生活上的资金需求,会同桐庐农商银行制定出台“劳模贷”,5年累计发放劳模贷款65户,金额7861万元。承办县总工会主办的“潇洒桐庐修养、桐庐味道八大碗”“匠心传承、一碗好面”等大型活动。开展“手牵手助企行”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搭建劳模工匠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成立劳模工匠助企行志愿服务队。劳模工匠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送文化、送培训等志愿服务,助力桐庐高质量发展。


浙江工人日报 专 版 00004 奋力书写劳模工匠绚丽新篇章 2025-02-19 2 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