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薪酬”变“心愁”
衢州智造新城法院10天为41名农民工讨回欠薪80余万元
本报讯 通讯员姚晴佩、童睿报道 “法官,谢谢你们,我和工友们顺利找到新工作了!”近日,申请人王女士给衢州智造新城法院的法官打来电话。就在不久前,王女士和其他40名工友还在为讨薪不成而犯愁。
2024年,衢州某家居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拖欠41名工人工资而引发劳动争议纠纷,经衢州仲裁委劳动仲裁,该家居公司应支付41名工人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共计80余万元。然而,履行期限届满,该公司却因债务较多难以按期支付。多次催讨无果后,去年12月16日,41名工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衢州智造新城法院执行干警迅速展开行动,全面查询被执行人公司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的同时,立即查封该公司名下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货物,并约谈企业主。初步调查发现,该公司涉及多件案件,且财产被其他案件保全,名下现有银行存款仅数千元,不足以支付全部案款,因经营困难,公司也已停产,企业主称准备向法院申请破产。
随后,执行干警约谈被执行人,向其阐明法律后果,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为了确保执行款按时足额支付,执行干警引入执行担保制度,在释明法律责任后,公司合伙人也同意作为执行担保人,为案件执行加上“双保险”。去年12月26日,被执行人筹集了剩余款项,将80余万元一次性履行完毕。
“签字,核对银行信息……”两个小时内,41名工人的工资、补偿金等全部现场发放完毕。而这场讨薪行动,衢州智造新城法院仅用了10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