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品生活

匠心“箍”住烟火气

老丁和他的大小箍桶。

  ■沈鸿泉

  在书圣故里绍兴市区,沿着青石板路走到转角处,斑驳的木质招牌上“丁记箍桶”四个字依稀可辨。箍桶匠丁关根正俯身刨木,木屑如雪花般簌簌落下,空气中浮动着松木特有的清香。这位生于1954年的老匠人,自12岁起便随父亲学艺,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刻进了木纹的年轮里。

  在古城改造的春风里,绍兴市区西街老宅渐次翻新为商铺,唯有丁关根的作坊仍固执地保持着旧时模样。墙面上挂满的箍桶工具泛着岁月包浆,从祖辈传下来的鱼鳞刨到自制的圆规尺,每件都浸透了时光的温度。游客常被叮咚作响的敲打声吸引驻足,看老人将樟木板在膝头弯成优雅弧线,用竹篾将木料细细箍紧。从日常用的脚桶、饭桶到婚俗必备的子孙桶,这些渐行渐远的传统器具在他手中始终鲜活如初。

  随着游人渐多,丁关根的匠心也生出新枝。他用香榧木雕出微缩乌篷船,以黄杨木刻就《兰亭序》镇纸,就连普普通通的茶叶罐也嵌入了古桥剪影。件件都藏着古城的生活美学。“箍桶不只是手艺,更是箍住老绍兴的烟火气。”老人擦拭着作品,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

  随着古城文商旅的发展,书圣故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丁关根这间看着破旧的小铺子,却成了老街上的一个吸睛点,很多年轻游客会被他的老手艺吸引,打卡留念。一些游客还喜欢和他聊聊这条街上的老故事,或者买点他制作的手工艺品,有的甚至亲身体验箍桶的乐趣。每一次丁关根都很有耐心,还时不时开个玩笑,为老街增添了欢乐。

  午后斜阳漫过门槛时,丁关根总会斟满一碗绍兴老酒,这是关根师傅最欢乐的时光!

  暮色渐浓,作坊里又响起笃实的敲击声。丁关根的身影映在花格窗上,与檐角垂落的凌霄花影重叠,仿佛古城匠心凝成的剪影。那些经他双手打磨的木质器具,正带着时光的温度,走进天南海北的寻常人家。


浙江工人日报 品生活 00003 匠心“箍”住烟火气 2025-03-05 2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