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化宫

从“女生节”到“妇女节”:

一场社会认知的“清醒之旅”

  ■王志顺

  近年来,“三八节”的节日名称历经变迁,从“女生节”“女神节”一路又回归到“妇女节”。当下的年轻人,以更成熟、更自信的姿态正视“妇女”称谓,主动拥抱妇女节。

  “妇女节”称谓的变迁,也伴随着消费文化的深刻反思。在过去,“女神节”“女王节”等称谓的流行,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将节日变成了消费主义的狂欢。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议题的关注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思这种消费至上的节日庆祝方式。

  如今,节日的庆祝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且富有内涵。这些活动不仅让女性在阅读、创作、分享中找到了自我价值,更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理念:女性的价值不在于消费多少,而在于能够创造多少,贡献多少。

  这种消费文化的“反思”,不仅是对女性消费行为的引导,更是对整个社会消费观念的纠偏。它鼓励女性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消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成长、家庭建设和社会贡献中,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

  “妇女节”称谓的回归,更是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对性别平等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当“妇女”不再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标签,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力量与荣耀的称谓时,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的活跃身影。

  在这场社会进步的“镜像”中,我们看到了个体与群体的共鸣。每一个女性的成长与奋斗,都是对“妇女”这一称谓的最好诠释。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与变革,都离不开女性的参与与推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妇女”成为一个被全社会所尊重与敬仰的称谓时,性别平等的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总之,“妇女节”称谓的回归,是一场社会认知的“清醒之旅”。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女性的身份与价值,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性别平等议题的深刻反思与积极行动。在这场旅途中,我们见证了女性的觉醒、消费文化的转型以及社会的进步。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平等、包容、尊重女性的社会环境的到来。因为在这个时代里,“妇女”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浙江工人日报 文化宫 00003 一场社会认知的“清醒之旅” 2025-03-07 2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