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韩其芳:
高度重视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本报讯 记者金钧胤报道 “扎根线缆行业30余年,我发现该行业存在着专业人才极度缺失的情况,也更加深刻意识到行业职业培训的紧迫性。”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督部主任韩其芳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高度重视类似线缆产业紧缺人才培养。
韩其芳自1990年进入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来,扎根生产一线,钻研制造技能,从一名车间拉丝工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其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培养出高级工及以上技术骨干50余人,为公司培养出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在他看来,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发展提出新要求。
“行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韩其芳介绍,目前真正设立线缆工程专业的院校极少,仅有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工学院等院校。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根据其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该校毕业生在线缆行业的就业人数为2120人,平均每年只有106人,人数最多的2015年也仅有192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个线缆产业链配套企业和线缆产品生产企业人才需求缺口极大。韩其芳算了笔账:线缆业7000多家规上企业,有约150万从业人员,假设以年退休率3%计算,每年需要补充45000名“新鲜血液”。“如果算上整个线缆产业中的生产设备制造、原材料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需求,线缆专业毕业生需求缺口只会更大。”韩其芳说。
当前,我国电线电缆产业正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韩其芳建议,以优化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为切入点,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打造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养人才梯队。他还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立人才定向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打通人才高质量就业和职业晋升通道,引导毕业生向线缆行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