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

优化政策供给助力“新农人”创业就业

  本报讯 记者寿慧桢报道 乡村振兴,靠建设,也靠经营,更关键在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交了《关于优化政策供给 促进新农人创业就业的建议》,呼吁完善乡村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激发人才入乡创业就业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同时,今年1月发布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也着重提到,应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多地聚焦强化“新农人培育”全链条政策供给,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较为充足的“阳光雨露”,激励了一大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以湖州为例,这些年已形成夏阳村聚才兴村富民、“全球乡村合伙人”等青年入乡发展好模式,以及“春风·白杨”“大余村”“大仙潭”等乡村经营品牌,预计到2027年将引育农创客超过1.5万名,认定首批“湖州农民专家”100名,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5.3万人次以上。

  然而,在不断的走访和调研中,张天任发现乡村人才结构还普遍呈现“三少三多”特征:高学历人才少、技术型人才少、青年留乡比例少,而季节性流动多、传统技能型多、短期投机者多。这其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如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薪资待遇、产业发展与人才政策等,使得高质量“新农人”很难被吸引扎根乡村、农业。

  如何激发高素质职业“新农人”入乡创业就业活力?张天任建议从三方面入手:推行分类型分层次的个性化订单式培养模式,深化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人才经济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全面打破“新农人”成长“天花板”。探索建立“新农人土地使用”改革示范区,鼓励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支持成片土地优先向“新农人”流转用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建议金融机构根据“新农人”的贷款需求开发适宜的金融产品,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信贷支持。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 老版入口

浙ICP备05017986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优化政策供给助力“新农人”创业就业 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