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品生活

本店卖蛋糕“诚实不欺”

  ■齐振松

  我熟悉的老乡吴师傅,上有父母老人,下有一儿一女。为了让家庭过好日子,他只身跑到外地城市打工。他找到一家精制蛋糕厂,先做帮手打小工,平时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蛋糕制作技术。通过3年的努力,他成了蛋糕制作师傅,月工资由开始的2000元升到6000元。

  3年后的一次探亲假,吴师傅看到家里妻儿老小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主要是两个孩子都十几岁了,上学开支不小。此时,他想到回家乡开一家蛋糕房,既能照顾老小,又能让妻子在蛋糕房就业。说干就干,他迅速做好前期投资准备,从当地银行小额贷款5万元,并从亲戚那儿东借西凑,加上自己刚领回的两个月工资,共投资9万元,在镇上租房,购置烤箱等设备,同时备好各种新鲜食材。很快,吴师傅的蛋糕房开张。开业当天,他把妻子、父母召集在一起,定下店规:本店蛋糕经营“诚实不欺”。

  吴师傅要求绝不贵卖,也不贱卖。为了预防经销商乱定价格,他在蛋糕上标明了成本和利润,对一只蛋糕花多少钱买才不吃亏一目了然。除了价格之外,还有质量保证,他宣传自己的蛋糕是“最新鲜食品”。为了取信消费者,他在蛋糕包装上都注明了烘烤日期,绝不卖超出2天的蛋糕。他认为像蛋糕这样的食品,新鲜度最重要,只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信誉,销路就会日渐增长,存货也就会消失。

  “诚实不欺”正是吴师傅的市场经营法宝,也就是他坚持蛋糕出售不超过2天的规则,同时一如既往地保持“最新鲜食品”的经营原则。

  通过两年的努力,吴师傅由一个家庭作坊式的蛋糕房师傅,跃升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蛋糕大师”,他的蛋糕不仅本地畅销,而且热销毗邻乡镇,供不应求。每年营业额也由开始的10余万元猛增到100多万元。

  “诚实不欺”的生意技巧,不仅适用于个体商户,更是大企业生产经营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任何以欺骗消费者获利的商户或企业,即便能得意一时,必不能长久不衰。到头来,轻者引起公愤,企业受损或倒闭;重者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此乃企业和商户经营之大忌。


浙江工人日报 品生活 00003 本店卖蛋糕“诚实不欺” 2025-03-12 2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