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筑梦智向未来
编者按
科教兴国,从娃娃做起,从你我做起。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普工作,不断加大科普教育资源投入,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馆星罗棋布,丰富的展品与互动体验项目激发着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各类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科技艺术节、科普研学活动层出不穷,为孩子们树立家国情怀与实践成长注入了科学思维、科技动力,不断提升其科学素养。
想象是科学的摇篮,实践是科学的萌芽。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想象的时代,科普科幻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着我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在浓厚的科普氛围熏陶下,我省学子厚积薄发,在首届“交大社杯”长三角青少年科普科幻征文活动中表现优异。现选登部分优秀获奖文章(删减版),一起感受他们用科幻之笔点燃的梦想,领略他们独特的思维与对科学世界的无限憧憬,激励更多的青少年树立科学理想,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普传播贡献力量。
第九行星
○蓝翊宁
(1)
人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我的理想,便是当一名领航员。
我出生在2034年,也就是人类发射旅行者3号的这一年。2059年的冬天,我正在和其他队员一起接受最后一次领航员集训。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突然从报纸首页传来,旅行者3号居然坠毁了!
营地上,我和伙伴们操控哈勃Ⅱ望远镜立刻转至旅行者3号飞去的方向,望远镜里,能看见一片像蜘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却以橙黄色为底色的裂纹突兀地出现在漆黑如浓墨的宇宙中……
一年后的某日,月球轨道上,加注满He-3的旅行者4号在全人类的注视下出发了——我们的航程规划如下:目的地是比邻星,从太阳系到比邻星,大致是朝向半人马座,但具体方向需要根据当前的天体位置和运动状态来确定。以旅行者4号所搭载的核聚变发动机,我们甚至可以加速到光速的15%,也就是4.5万公里每秒。即使这样,也需要整整30年。
(2)
Y星球上原住居民的生活大多是无聊的。他们每天唯一的乐趣不过是坐在中央屏幕前,看离金乌星第三近的蓝绿色星球上的那些碳基生物。他们管那颗行星叫迂曲星。
作为高级文明,Y看不起碳基生物,他们会冷死、热死、闷死、老死、饿死,血流光了会死,思想原件坏了也会死。Y也看不起迂曲人造的那些所谓的机器——小Y们的玩具也比那些机器精巧无数。
可就在这一刻,毫无征兆的这一刻——雷达上出现了一个小点,正飞速地移动——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能出现在雷达上的小点,都是经过后台强大的计算机模拟过飞行路线,都可能会撞上行星!但他们还来不及作出反应——“轰!!!”——二维膜被瞬间击穿,在内部大气的吹拂下,二维膜纷纷卷曲成一维的细线。一个重达20吨的钢铁块径直朝地面砸来,Y星球的文明入侵警报瞬间凄厉响起,两枚反物质导弹在电光石火间从一旁的塔中激射而来,在三物相撞的一瞬间,正反物质相交,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钢块在零点零零一秒之间化为蒸汽,飘散殆尽。
这是钢铁块?Y们都愤恨地想知道这个非自然的物体来自哪里。
——这玩意儿居然是迂曲星发射的!
(3)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领航员,为远航付出我的一生。如今,这个理想已经实现。我待在旅行者4号船首的观察舱里,不停地工作,敲击的键盘喷涌而出的数字幻化为电子图表上的满天繁星。
就在这一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目之所及,空间居然扭动了起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我的视野里突然就充斥着一颗黄色行星。它宛若在惊涛骇浪上航行的一艘船,气体的漩涡追逐着它、抽打着它、撕扯着它,让它在飞溅的浪花中沉沉浮浮。
旅行者4号所有的同事们,激动得脑袋紧紧凑在一起。随着一颗探测器的果断发射,舷窗外突然爆发出一簇焰火,明亮的光芒刹那间掩盖了目之所及的宇宙,五彩斑斓的烟云从爆炸中心喷射而出,好像一朵绽放的玫瑰。有趣的是,在它爆发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光线的传播:在它不远处,几颗临近行星的非天然物体依次被辐射光剥离,露出了明亮的核心,这些依次亮起的巨大“灯泡”勾勒出一个以焰火为中心的不断膨胀的球体。难道,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第九颗行星?
不知是谁把准备发回地球的求救信号连接到了个人信息器上,这片宇宙瞬间湮没在“第九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现在开始……”的高功率电波中,Y们已经摸上发射按钮的手瞬间僵住,而后直接进入了狂欢模式——他们二进制的结构对节奏鲜明的“雏鹰起飞”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他们惊讶于落后的迂曲人居然能发明出如此多样的娱乐方式,而我们则对在太阳系中潜伏了这么久的第九颗行星——迂曲文明感到无比惊奇,尤其是它们的技术。这真是一种做梦也想不到的高级文明啊!
两个文明决定优势互补。极端气候?不存在的;地球变暖?那是什么?高房价?……地球环境改造是大家的贡献,而人类则尽己所能把各种艺术、电影、书籍、游戏教给Y们……
我举目仰望,夜幕中星河璀璨。白发苍苍的我,轻轻合上了报纸。我是个领航员,这一生,我很幸运。我追求着希望的彼岸,也到达了幸运的彼岸。
(作者系杭州市建兰中学九年级学生,指导老师:任艳)
存在
○蒋亦祯
一
“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博士。”黑如鸦羽的空间浮动着一团闪烁的霓虹气团,将周围的有色光吞噬殆尽。一位老人,站在霓虹气团的黑色边缘,身着贴满仪器连接片的银色工作服。头发已然全白,脸上布满深深浅浅的皱纹。
“记住你的任务。”
黑色空间走出一个女孩,一袭紫裙,苍白的唇角勾起一抹弧度。她站在浮动的霓虹气团前,深呼吸了一口气,别过头来再看了一眼老人。
“云星儿。”
二
DC104300年,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第六百五十七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异消失,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基本完全满足,没有金钱的约束,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的平均寿命有几百岁。人类祖先的“乌托邦”梦想基本实现。
人类平静地生活着。地球文明仍然每天都在飞速进步。直到有一天,网络上突然出现一则小帖子,打破了这份平静。
“你为什么存在?”帖子仅仅六个字,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以惊人的速度传递,几百亿人口耳相传,疯狂发问,顿时,社会秩序如同中了病毒一般停滞、崩盘。
“所有知识灌输到脑子里,连一点想象的空间都没有了,那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雪山被示众,绿地也是虚拟的,自然留下人类,自己却慢慢地谢幕,是一种惩罚吗?”
“好久没有回望自己的过去了,好像从来都在展望未来。”
……
他低垂着脑袋,操纵着身体快速走向一栋大楼。周围的房屋多是黑银色,太阳的能量变得很弱,借此存热。男人走在路上,各种各样的灰影漂浮着,发表着它们的见解、叹息。男人抬起头伸了伸脖子,已经很久没有忙得焦头烂额的感觉了。
“塔隆,快来,博士已经在里面了。”
男人加快了脚步。
“博士”就是老人艾森,因为他自愿承担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获得很高的威望,所以大家叫他博士。说起来,这个人或许是这个“透明”世界唯一说不清年龄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多少岁了。
老人已经在等他了,边上还有一位黑发披肩的女孩。塔隆扫视一圈,除了他们——只有他们三个是带着身体来的。周围是许多银白色的虚影,都无事可做了……
三
漆黑的世界突然明亮起来,女孩站在一座绿藤缠绕的大厦中。她抬起手,一张透明的智能平板从手腕上展开。闪烁入眼帘的是:DC103700年,25:00:17。女孩放下了手,透明屏幕自动消失。她的脚上不知什么时候穿了一双印有复杂图标的鞋子。女孩将鞋尖磕了两下地面,一股气流划过脚底,带着她径直往前冲出。
“小心哦。”突然一道紫色的身影将她轻轻一拽,脚下的气流猛地停息。抬起头,是一位面带笑容的AI服务员。“欢迎来到仙藤房啊。小姑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女孩环视了一圈,窗子被巨大的藤蔓缠绕,有小虫子在新叶上爬动。大厦有一种不真实感,是自然和科技的一种相斥。很多人浮坐在空中聊天,身边漂浮着茶点。
女孩摇了摇头,用左脚尖擦过右脚内侧,飞到一个风景好的角落,弯身坐下,全息投影的“椅子”出现,她像其他人一样漂浮起来。
对于DC104300的人来说,这个场景是陌生的。她用大脑芯片搜索了一番,确定这是共产主义初期阶段,基本特征是:各种货币已经消失,国家由各个行业集团取而代之。虽然社会还残留着之前的惯性,但进入一个新型世界,各类奇异反社会的发明出现。所以这段时间人类发展飞速,也被称为“大飞跨”时期。
“没错!正是这里。”女孩从窗户往下望,金黄的阳光洒满大地,无数的植物在下方缠绕着、舞蹈着。女孩搭乘着藤蔓一层一层地向下沉降。大厦每一层的窗边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颜色,周围摆放着各种机器人。
“这是乐园基地——万物之境。人类进入共产主义后,志同道合的人们聚在一起,创造了这个基地……”
(作者系温州市绣山中学九年级学生,指导老师:潘铁豪)
小小探险家
○廖忆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侏罗纪时代!我是三角龙特里,身披自然赋予的厚重铠甲,头顶三刃锋芒,是科技与古生物智慧的结晶。通过基因复原与AI融合,看起来就是一只真的恐龙。”方博士示意特里,让它向我们介绍这个消失了很久的神秘时代。
“你们看,我们正置身于一片浩瀚的绿色海洋之中,岛屿被葱郁的原始森林紧紧拥抱,这里是恐龙们生活的家园。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学会了生存的智慧,更见证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特里转动着它的眼睛,开启360°的全景视野,让我们把这个植被丰富、郁郁葱葱的世界尽收眼底。
特里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缓缓地继续说道:“我所配备的,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我的眼眸深处,隐藏着先进的量子红外感知阵列,能够在任何光线条件下,甚至是绝对黑暗中,解析外界的每一丝动态,无论是微风拂面,还是昆虫振翅,皆无所遁形。而我的四肢末端,则嵌入了纳米碳管编织的智能伸缩爪,不仅能在瞬息之间触及千米之外的物体,更能凭借内置的微电脑分析系统,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抓握,轻若羽毛亦能稳稳擒获。还有,我的胸膛下暗藏着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技术——液态金属驱动的核心加速器。这不仅仅是一个助推装置,更是融合了粒子物理与生物力学的奇迹,能让我在高速奔跑中瞬间爆发,赋予我超音速疾驰的能力,抑或让我跃上云霄,完成几乎不可能的高空弹跳……”那么多听过没听过的神奇技术正逐渐变成了现实,我忍不住给特里点了赞:“你真是引领潮流的先锋啊!”随着跟特里的交流越来越多,时间都仿佛停滞了。
午后,阳光如同细密的金线,温柔地穿梭于葱郁茂盛的林间,为每一枚叶片镀上温暖的光辉,我们几个小伙伴悠闲地倚坐在特里身边。忽然间,大地轻声呢喃起来,仿佛有千军万马在地底潜行,那是一种深沉而缓慢的震颤,与先前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当恐慌笼罩着我们时,大地仿佛被无尽的愤怒所吞噬,其力量攀升至前所未有的巅峰。地震的咆哮愈发狂野,山峦在无形的巨掌下瑟瑟颤抖,巨石轰鸣滚落,掀起遮天蔽日的尘埃,将蔚蓝的天空无情地涂抹成一片混沌的昏黄。裂缝如失控的蛇群肆意地蔓延开来,无情地吞噬着那些无辜的幼龙……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方博士喊道:“保持冷静,遵从指示行动!我们的目标是南方那片稳固的高原,那里是我们的避风港。”在队伍的尾部,梁龙们以其特有的温柔与坚韧,展现出了非凡的担当。它们宽大的背脊小心翼翼地驮负着受伤的同伴,步伐虽慢却异常稳健。水域之上,沧龙以它们王者般的气势劈波斩浪,为沿岸迁徙的族群保驾护航,确保没有一个生命在这场浩劫中被遗忘。通过显示屏,我目睹了这一幕幕团结与智慧的壮举,成为了这场灾难中最耀眼的光芒。
大地终于平息了,树叶垂挂于枝头,厚重的云层也渐渐散去。这时,显示屏传回了刚才地震时的画面,我仍旧心有余悸。方博士走近我们,一边指着画面一边向我们解释刚才的地震。“正如你们所见,大地并非一块完整的硬壳,而是由许多巨大的板块构成。当这些板块相互挤压、拉扯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
“特里,我们要走咯!”我依依不舍地说。特里也很不舍,通过计算机屏幕跟我们告别。“这次地震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智慧与勇气的磨砺。”我对特里说出了一直藏在心里的话。特里听完我说的话,接着说:“恐龙虽然强大,但在自然面前仍需保持敬畏。”
这段共同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与特里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科技与生命的纽带变得更加坚不可摧。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自然的严酷考验中寻找生存的智慧,如何在逆境中携手并进,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
(作者系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翡翠城学校五年级学生,指导老师:陶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