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化宫

医患温情

■王珍

  “我们俩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这是手术前一天杭州市西溪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医生王健生对患者郭建生说的话。

  一位医者,能够如此生动通俗地诠释医患关系,把患者放到和自己一样重要的平等位置,亲近感和依赖感油然而生。

  如果医生说,咱俩是一伙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让生命走向安全、走向健康。你还要怀疑啥?只管放心地酣然入睡就是。郭建生就是这么干的!4个多小时的肾盂激光碎石手术,一个躺平,一个站着、修理着,粉碎顽石。我等在手术室外,并没有太多的担心,更多的是对医生的心疼。

  术前术后的谈话,都极具详尽、仔细、耐心,像朋友间的促膝谈心,谈话的内容都与郭建生左侧肾盂铸型结石有关。医生的说话方式通俗易懂,很少使用专业术语。比如,“从片子上看,你的结石是密集型、坚硬型的,密密麻麻结满了整个左肾,基本没有什么缝隙可插针。手术一次肯定无法完成,四五个小时已经是长时间的手术了,再长,你我都吃不消的,所以会分两三次完成。如果第一次顺利多做掉一点的话,争取两次做完。”

  手术前,专家团队再一次研讨了手术方案;手术后,医生护士各种跟进,王健生还特意来病床前鼓励、表扬:“你行的,你扛住了!有任何不适马上按铃叫我们。”感觉医生比亲朋好友更亲和。

  几天前,医院外科专家张清华在做完静脉曲张手术后,郑重地把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的郭建生托付给内分泌科的应慧敏:“应主任,我有位朋友刚在我这边做了手术,想请你那边调一下血糖。”

  一声“朋友”,真的让人感觉很暖心。这里的医生已然把医患平等、互相配合的理念根植于心中。似乎,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他们首先是心理医生。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医者仁心的具象化。

  而我在探望和陪护中,也学会了不少健康理念: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但最大的收获是刷新了我对医生的成见。曾经以为医生写的字是天书,我们常人无法看明白;医生说的话是神话,我们凡人无法理解。但是,王健生和他的团队瓦解了我这种陈年八股的误解。

  我一直坚信,医患配合,温度拉满,患者一定可以好得更快。

(作者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浙江工人日报 文化宫 00003 医患温情 2025-03-28 浙江工人日报2025-03-280000300025 2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