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劳动者

温岭市海安救援队“灵魂人物”陈荣军:

矢志不渝 传递温暖

  通讯员江文辉报道 在温岭,有一支海上救援队伍,他们星夜劈风斩浪,为被困者照亮明灯;他们穿梭灌木丛林,宛如海岸边的坚定守护者;他们开展公益救生培训,学生自救能力逐年提升……这支队伍就是温岭市海安救援队。

  据统计,2024年该队累计出勤88次,出勤人员达833人次,出动车辆255次。此外,队伍还组织8次技能培训,参与培训人员60人次;开展6次应急演练,参与人数124人次,演练时间累计47小时,全年服务时间总计426小时。

  这些数字的背后,与救援队“灵魂人物”——队长陈荣军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我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24小时待命,火速出发,紧急救援,敢与死神赛跑。无私助人,甘于付出,传递正能量。”

  人人都能成为身边的“救星”

  50岁的陈荣军于2019年参加海安救援队,那时候正好碰上疫情,他和队员们一起参加环境消杀、疫苗接种点安保等工作。由于工作能力强,没过多长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秘书长、副队长、队长。

  “有位船老大曾经告诉我,在海上作业时,船上渔民忽然出现心脏骤停,黄金救援时间是4分钟左右,等医生过来救援不现实,危急时刻,他对渔民进行心肺复苏,但是,本应对渔民进行胸部按压后吹气的,他却采用了吸气的办法。由于操作不当,处于昏迷渔民最终没能被救回。”他说。

  听了这个故事,陈荣军陷入沉思。他说,如果船老大当时懂一点急救知识,有可能挽回这名渔民的生命。

  为此,他在队内队外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让人人都能成为身边的“救星”。“我们队里登记在册队员共110人,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60多人参加红十字救护知识培训,持证上岗率过半。未来3年,我们将扩大培训覆盖面,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之后昏迷不醒,呼吸、心跳骤停,我们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在松门镇淋川中学的大课堂上,陈荣军介绍了容易发生溺水的情况、如何预防溺水、遇到溺水如何自救、他人溺水如何施救,以及救生绳、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施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在遇到有人溺水时,切不可盲目跳水施救,可以采取长竹竿拉、抛泡沫板、扔救生圈等岸上救援方式。为筑牢安全防线,陈荣军带领队员们走进松门镇幼儿园、松门镇中学等,让孩子们掌握救生技能。

  锦旗背后的温暖故事

  “非常感谢救援队,一年前我在水桶岙旅游时不慎受伤,没有你们的无私帮助,可能无法顺利走出大山,这次我们再到温岭旅游,专程给你们送上锦旗,以表感谢。”

  今年1月31日下午,来自江苏无锡的68岁顾丽萍阿婆在女儿一家人的陪同下,驱车7个多小时,来到位于温岭市松门镇沿海路的海安救援队活动室,送上了一面绣有“人间自有真情在,无私帮助暖人心”的锦旗,并握着陈荣军的手表示感谢。

  时间回到2024年春节,顾丽萍阿婆和女儿一家三口,从江苏无锡驱车来到松门的水桶岙游玩。“水桶岙这条徒步路线非常火,那天是大年初三,我妈在爬山途中不慎摔断了腿,本来想着120医生过来对她进行紧急包扎后,能够走出大山,没承想山路崎岖难走,我们根本走不出大山。”顾阿婆女儿说。当时,腿部骨折的顾阿婆无法直立行走,有游客拨打110报警电话。数十分钟后,松门派出所的民辅警徒步赶到现场。然而,想抬着担架翻山越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接到松门派出所的救援任务后,我们救援队马上开出一艘冲锋舟,另外我还向隔海村借用一艘渡船,把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辅警等,通过海路转移到离水桶岙最近的码头上岸。”陈荣军说。

  10来分钟时间,冲锋舟到达小交陈村渔业码头。由于当时正值退潮,冲锋舟体型小,无法靠岸。经过商量,陈荣军把冲锋舟停到一处乱石滩边。在派出所民辅警和海安救援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个小时的接力救援,受伤的顾阿婆终于在太阳下山前被转移到救护车上,救援取得成功。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的出游目的地选择了浙江和福建,第一站我们回到温岭,登门感谢海安救援队,然后再去看看七彩小岛。”顾阿婆女儿说。

  自从水桶岙徒步路线火了,海安救援队已经在这里参加多次救援。截至目前,已收到11面锦旗。

  公益同行传递正能量

  海安救援队的脚步不止于紧急救援,他们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温暖着这座城市。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水桶岙徒步路线上参加救援活动,到这边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发现周边有很多垃圾,这会给游客留下些许遗憾。”在2月25日的“净山”活动中,陈荣军带领25名队员,与温岭市益善好人志愿者服务中心、温岭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松门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一起,对松门黄金海岸线最火的水桶岙段徒步路线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捡起了很多垃圾。

  此外,陈荣军还带领队员们开展“净滩”活动,捡拾渔民丢弃在沙滩、挡浪墙角的海洋垃圾。夏天的时候,他们在松门镇设立3处“清凉驿站”,为户外劳动者们免费送上清凉饮品与关怀;台风天气,他们组织人员加强海塘巡逻,不顾风雨为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陈荣军说,未来,海安人将初心如磐,矢志不渝,以无畏的勇气、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继续守护山海、传递温暖。


浙江工人日报 劳动者 00002 矢志不渝 传递温暖 2025-04-01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010000200015 2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