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守护您

一起跑进春天里

这份“跑马”维权指南请收好!

  通讯员叶宇萱报道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马拉松赛事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广受欢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眼下春意盎然,阳光和微风都正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也接连鸣枪开跑。然而,马拉松运动充满了高危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许多纠纷的产生。那么,马拉松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呢?一起来看看这份“跑马”维权指南吧。

  参赛者在赛事中受伤,责任如何划分?

  马拉松运动时间长、强度高,近年来,一些业余选手在缺乏足够准备、未正确评估自身身体状态的状况下就参加马拉松,导致意外发生。

  民法典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甘风险”原则,参赛者自愿参与高风险体育活动,若因自身失误或合理范围内的运动风险,需自行承担责任。

  当然,赛事组织者也应承担安全保障等应有的义务。赛事组织者需确保赛道站点设置合理,赛道环境预测到位,选手装备配备充分,明确告知参赛风险,应急救援满足需求,严格执行比赛规则,制定有效应急预案。若因场地缺陷、管理疏漏等原因导致参赛者受伤,赛事组织者需承担主要责任。

  当然,第三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则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赛事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赛事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若因突发极端天气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赛事组织者已尽合理应对措施仍不能克服的情况,可以减轻或免除组织者责任。

  因此,建议赛事组织者为参赛者购买参赛保险,在发生突发意外时,积极为参赛者申请保险理赔提供便利,完善赛事意外理赔制度,让参赛者无后顾之忧。

  签订免责声明是否真的免责?

  赛事组织者一般会让参赛者签署《参赛承诺书》,通常包含风险告知、安全提示等内容,确认参赛者身体状况能够适应赛事活动,已为参赛做好准备,承诺愿意承担参赛可能带来的风险。然而,免责声明并非绝对有效,需结合具体条款内容、组织者行为等方面综合判断。

  根据民法典,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由此可知,对于造成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虽然参赛者赛前签署了《参赛承诺书》,同意对于人身伤害、死亡免除赛事组织者的责任,但因违反法律规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签订《参赛承诺书》能否免责,仍应看赛事组织者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参赛者可以自制印有赛事商标的运动服吗?

  参赛者未经赛事主办方授权自制印有赛事商标的运动服可能构成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商标侵权风险:马拉松赛事商标(如赛事名称、LOGO)通常已注册为商标。若参赛者自行制作并穿着印有赛事商标的运动服,可能被认定为在“服装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构成商标侵权。

  不正当竞争风险:若赛事商标已具有较高知名度,参赛者自制服装可能使公众误认为其与赛事存在官方关联,构成不正当竞争。

  合同违约风险:多数马拉松赛事《报名须知》中会明确规定:参赛者不得擅自使用赛事商标进行商业宣传或制作衍生品。若参赛者违反赛事规则自制服装,主办方有权依据合同条款取消其参赛资格或追究责任。

  蹭跑、替跑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蹭跑:未通过官方报名渠道获得参赛资格或未缴纳报名费用的人员,擅自进入赛道并完成全部或部分赛程的行为。

  替跑: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或参赛资格,以虚假身份完成比赛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他人号码布、伪造参赛证件等。

  蹭跑和替跑行为不仅违反赛事规则,还可能涉及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宁海县人民法院)


浙江工人日报 守护您 00003 这份“跑马”维权指南请收好! 2025-04-08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080000300026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