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耕好“团结地” 种好“石榴树”——

我省全力书写各民族“奔向共富”时代文章

  通讯员陈昕、张金钰报道  在打造升级版“千万工程”的征程中,如何有效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

  落笔解题的思路多种多样,而在浙江民族乡村,具体怎样着墨?成效如何?

  正值春和景明,走近金华市和衢州市,我们就能寻到端倪,窥一斑,知全貌。

  淡妆浓抹,让“特色华流”变“当红顶流”

  让“特色华流”村镇当上“当红顶流”,就要把生态美景变发展“钱景”、特色风情变浓厚“商情”。

  浙江省民宗委和当地政府、民族乡村一拍即合:找准特色、做好改进,推行“淡妆浓抹”模式。“淡妆”是指对本土美的精心呵护与利用;“浓抹”则是对建筑设施进行创新设计并新建。

  现如今,金华车门村和衢州金星村就是经典缩影。前者获评浙江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单位、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省级荣誉,生态旅游带动村集体收入从2003年的3.5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50.6万元。后者收获“全国生态示范村”“全国绿化千佳村”等荣誉40余项,年均吸引远近游客10万余人次。

  盘活资源,让“文化解码”变“出圈密码”

  把“文化解码”化作“出圈密码”,是浙江省民族乡村推动各族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枝繁叶茂的创新路径。

  在金华兰溪,传统婺剧融入民歌进行表演;连续14年举办的“三月三”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活动,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厚伦方村“研学游”累计创收超100万元,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衢州龙游县溪口镇以“旧文化+新面貌”模式,丰富民族乡村文化内涵,激活“乡愁经济”动能引擎。废弃黄铁矿和水电站被改建,居民自用房融入溪口老街建设,“文化+”覆盖吃住行、游购娱……

  组队成团,让“单线作战”变“互嵌发力”

  “2024年,开化8个民族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20%,平均超50万元。”提起“同心共富联盟”的经济效益,开化县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转第2版)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我省全力书写各民族“奔向共富”时代文章 2025-04-08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080000100008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