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一起学

春之声

  ■吴杭民

  鲜花怒放的春天,案头最醒目的位置放着“人民艺术家”、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2024年重新出版的《在伊犁》(作家出版社出版),细细读慢慢品,一段段往事如过眼烟云一幕幕掠过,不禁对这位1934年出生的91岁老人钦佩至极。

  《在伊犁》共收入《哦,穆罕默德·阿麦德》《逍遥游》等九篇作品,于1984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首次结集出版。重新出版的《在伊犁》,对该版本进行了重新编辑修订。王蒙在作品中深情地讴歌:我们的各族人民,善良、正义、智慧,可爱、可亲、可敬。评论认为,在这部作品中,王蒙有意回避了职业的文学技巧,通过散文化的日常生活叙事,视角别致,意蕴丰富,成为其作品中一个独特而精湛的存在。

  说起王蒙,还颇有些渊源呢!

  2013年上半年,我与俞柏鸿兄合著的400多页的新闻时评、新闻漫画集《撕裂的公平》出版,就是由当年已近八旬的王蒙作的序言。“这本厚厚的文画集,是浙江两位新闻工作者对当今中国社会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和反省”,王蒙在序言里如是说:他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和反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加睿智和深切,文字间、漫画里,都体现了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对公共权力运行、发展成果分配、民生福祉、司法现状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和精准考量,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铁肩担当和公民社会里作为一个公民的积极诉求。尤其是时评和漫画的有机结合,更使这种思考形象、生动、逼真,发挥了新时期“投枪和匕首”的功效,令我们对公平和正义有了更加深切的考量。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为何这么说?王蒙分析说,因为,不论身处什么时代,公平正义,都是每个老百姓心底里最朴素的渴望和向往。所以,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人们对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最大憧憬之一。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一向来关注着王蒙的情况,在给我们的小书作序后,自然就更加关切了。《在伊犁》一书还在看着,又欣喜地读到了《王蒙开讲“春天第一课”:活出“人”的滋味,写AI写不出的作品》的新闻:日前,作为中国作协“文学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作家活动周的重磅活动,“春天一堂课”在鲁迅文学院举行,由王蒙主讲。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主持时说,“提及春天,就不能不想到王蒙先生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的小说《春之声》。小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春潮涌动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开启了新时期崭新的文艺思潮,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春天一堂课”上,王蒙说,“人这一辈子,最可靠的就是学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他认为,人依然要努力建设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信念。“什么知识都应当了解一些,以终身学习的方式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思辨性和分析能力,培养自己的世界视野。”“我常常感觉,写小说的时候,知识永远不够用,有了DeepSeek也不够用”,王蒙鼓励在座的网络作家,甭管有没有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都可以学习起来,因为知识永远都是“真正等着用的时候,再学就晚了”。

  近两年,王蒙不断有小说新作发表。他解释说,这源自自己“高龄”写小说的“雄心”:想以小说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充满开放气息的、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具有世界视野、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高龄”“雄心”——我们分明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的春之声!知识永远都是“真正等着用的时候,再学就晚了”,更让我们醍醐灌顶。

  这让我想起了近日读到的一篇题为《九秩人生话读书》的文章。文章作者在鲐背之年分享关于读书的体会:会读书,利康寿——在这里,说的是“康寿”,而不是“长寿”。“康寿”是指身体健康(能自理、不糊涂)的年龄,“长寿”是指生命自然结束(已结束、无体征)的年龄。我们期待的不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康寿”,就是健康年龄相对长一些。试想:如果有人活到80岁,其中10年是植物人——这既是自己受病苦的10年,又是家人受折磨的10年。与其自己受10年罪、家人受10年累,还不如早年自己多读书,努力争取自己康寿百年。如果常年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于老年痴呆,这种“长寿”都是无奈的痛苦,于己、于家、于国何益?宋真宗赵恒《劝学篇》有四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稻粱谋”。这四句话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我想加一句:书中自有健康寿。

  是啊,读书可以使人明理达观、心大心坚、知己知人、高雅淡泊、专心致志、知行合一,以文交友、愉悦快乐,而这些都是促使“康寿”的正能量——年逾九旬的王蒙老人的“高龄”“雄心”,不正是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吗?


浙江工人日报 一起学 00003 春之声 2025-04-10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100000300018 2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