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卷”传统创业,摆个摊如何?
一些青年开启别样摆摊生活,赚钱不多但能充实自我
![]() |
少伟的小酒摊。 |
通讯员盛琳婕报道 当下,传统的实体创业赚钱越来越“卷”、门槛渐高,一些年轻人开始另辟新路——线下摆摊,既省成本又自由。近日,笔者走访了两名年轻摊主,一名是主业游泳教练,副业开了一家路边小酒摊的“斜杠青年”少伟;另一名是辗转音乐节、市集的“移动美食摊摊主”小李,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赚到生活费 听到好故事
晚上,在绍兴市越城区颐高广场一众小吃摊里有一家名叫“今晚喝啥”的小酒摊,不少客人会在附近的摊位上买了吃的,然后来这边点上一杯,无酒精含量的饮品20元左右,有酒精含量的25~32元。
95后摊主少伟就住在颐高广场楼上,白天他是游泳教练,晚上就化身成为街头调酒师。这家小酒摊在今年2月24日正式开张,晚上9点40分左右出摊,一直营业到凌晨一两点,目前营收5000多元。“能赚到我的生活费。”少伟告诉笔者,他来自广西桂林,从大学开始就做起了游泳教练,教龄8年。去年10月,朋友和他分享了在杭州钱塘江附近的一家鸡尾酒摊子,他开始萌生这个念头。平常他自己也喜欢研究调酒,跟着网上自学,和外面的酒吧相比,可能少了花式的手法,口味大差不差。
夜幕降临,只要不下雨,少伟就会推着两辆露营车到楼下摆摊,支起幕布,简单布置一下。为了营造惬意的氛围,少伟会带着自己的小音箱,混合着其他摊位食物的油炸声,调低音量放几首抒情音乐。不少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玩桌游,还有不少人会来拍照打卡。
“我平常下班后也比较无聊,开一家小酒摊可以和各种各样的客人交谈,比较多的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也会有大学生光顾,还有客人特意从城西赶过来。之前有两个刚来浙江的摄影师,和我也是同龄人,他们在全国各地拍摄,听他们讲各地的奇遇,度过了美好的夜晚,后面他们又来了两三次。还有一个客人,我们叫他‘小胖’,是我摊子的常客。不出摊的时候,我会邀请他到我家里去,调一两杯酒,大家讲讲工作、生活上的烦恼,心情也会好一点。”
少伟在摆马路酒摊的过程中,见识到不同的人群,听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快乐摆摊,平常主要是教小朋友或者亲子游泳,社交能力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在这个流动的社交场刚好可以锻炼锻炼。”少伟笑着说。
保本状态也快乐
来自山西的小李目前定居在越城区,主要经营音乐节或市集的美食摊位。
90后的他最开始接触的是庙会的摆摊活动,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到处跑。2016年,小李无意间在庙会群里看到一条张北草原音乐节的招商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带着自己的行李去了河北。此行虽没赚到什么钱,却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尝试报名各类音乐节和美食节的摆摊活动。2023年,小李和朋友来到了绍兴发展。
“去年,我一共去了10多次音乐节,好的话能赚个两三千元。”小李告诉笔者,如今摆摊也有点“卷”起来了,像去年的三场杭州莱福岛音乐节,基本上是25家摊位,今年增加到近40家,压力不小。“出现保本、亏钱的情况很正常,自己也能接受。我喜欢听摇滚乐,去音乐节摆摊对我来说累并快乐着。”小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