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让装备“耳聪目明”
恩利爆款背后含“新”量满满
通讯员蔡文洁报道 “一上线就爆单,现在的订单量已经排到了一个月以后。”浙江恩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利”)总经理郑敏介绍,前不久,公司在线上发布了一款新产品:自动跟随预警机器人。该产品采用UWB定位技术+4G遥控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机器人与工作人员的自动跟随行走和超远距离可视化操控,可应用在养护作业、施救预警、分流保畅等多个场景,极大提高了交通管理和安全预警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型公司,成立7年来,恩利不断加快提升含“新”量,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76项、有效发明专利8项、外观专利5项,研发的5G智能安全帽入驻杭州新质生产力科普馆,并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用现场指定安全帽,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向“暖”而生
安全守护从“头”开始
郑敏的职业生涯始于交通工程领域,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年间参与了省内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多座桥梁项目的建设。2018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积极探索智能交通装备这一新兴领域。
“智慧交通是一个大的范畴,它不仅仅局限于道路建设,更涉及管理协同、信息联通、交通安全等多方面。”郑敏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保护每一名道路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郑敏带领团队深耕不辍,积极与中科院、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围绕芯、光、电、热四个领域自主研发智能交通装备产品。智能安全帽是恩利成立后研发出的第一款产品。
“安全帽是施工现场每个工人必戴的,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研发,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郑敏介绍,工人戴上智能安全帽是开启智慧化的第一步,智能安全帽具有实时语音视频通话、GPS定位、电子围栏、SOS报警等12项功能,可以实现安全管控、远程指导及可视化管理等多种需求。目前这款产品已经更新到第六代,广泛应用于浙江境内20多条高速公路及建筑项目工程现场。
2022年,是恩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收获最多的一年,包括智慧高速平台、智慧城市平台、定向警示扬声器、不倒翁路锥、照明无人机、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等。“值得一提的是,定向警示扬声器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00米,为国内最远。”郑敏说,普通的喇叭只能达到两三百米远,这款产品通过定向传音技术,能让声换能器只朝一个方向精准发声,声音更清晰、传输距离更远,同时做到指定范围外无警示音,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也是在这一年,恩利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成功从当初的生产型企业升级为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同时开启了成长加速键,当年全年中标订单4528单,销售额较2021年上半年度增长142%。智能交通业务逐渐扩大到北京、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
向“新”而行
夯实核心竞争力
日前,在甬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澄潭江大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在“边通车、边施工”的高速公路改建路段安装了恩利的新产品防侵入预警装置,装置采用激光雷达构筑虚拟电子监测墙,只要有施工设备侵入高速公路通行的安全范围,装置会通过立即触发声光报警等方式对通行现场进行预警,并通过无线报警器向设备驾驶员发送报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款防侵入预警装置区别于以往的报警设备,而是基于高精度激光雷达技术的智能安防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设防区域,提供全天候、智能化的安全防护。”郑敏表示,这是专为高速公路、山区公路及临水临崖道路等复杂路况设计的智能道路安全检测与预警系统,旨在提升事故后的应急响应能力,“该智能预警装置已经在杭金衢高速衢州段进行试验,下一步就会在全国推广。”
郑敏认为,企业的生命线就是研发,最关键的是要有“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郑敏透露,恩利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到年销售额的15%以上,目前公司已经打造了智能安全帽、车厢举升报警装置、强生预警喇叭、自动升降全彩预警屏、自动跟随预警机器人等十几款“爆款产品”。
谈及公司的未来规划,郑敏说,恩利将聚焦智慧交通领域,拓展城市交通、智慧高速、智能网联和交通营运等方向,为智慧交通提供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平台以及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