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上爱情
抢“恋爱课”要“拼手速”
![]() |
■张嫣彬
“他为什么总是不懂我在想什么”“研究生快毕业还是‘牡丹’(母胎单身),怎么知道TA适不适合自己呢……”教室里关于恋爱问题的提问一个接一个。这是近日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学博士梅思佳教授开办的《我们一起“谈”恋爱》主题讲座现场的画面。
大学“恋爱课”一座难求
“我看到学校要开恋爱讲座的推文时,文章显示刚发布于三分钟前。等我填完报名表,顺利进入讲座通知群时,却发现群里已经有一百来号人了!”抢到讲座名额的蔡同学说。
“本来我们为这期恋爱讲座预留的学生参与名额是120名,没想到报名链接刚发出不到十分钟,后台监测的同事就告诉我们已经满员了。我们急匆匆关闭报名链接,发现已经有150名同学成功报名,真是太火爆了!”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讲座组织者张静说。
据了解,在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日常为同学们提供的心理咨询中,恋爱问题、睡眠问题和就业问题是困扰学生的“三座大山”,而在日常心理健康主题推文中,恋爱话题推文的点击量也力压人际交流、学业困扰等话题。“恋爱,是当代大学生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特意推出恋爱主题讲座,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张静说。
除了这场恋爱讲座,在温州医科大学,同样“一座难求”的还有《大学生恋爱心理》选修课。参加讲座的虞同学说:“我早就知道有《大学生恋爱心理》这门选修课,但一直没抢上。听说这次讲座是课程的浓缩,就立马报名了。听完讲座,我更想上这门选修课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情感困惑与压力。温州医科大学开设恋爱与性心理主题讲座,并将恋爱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专题之一,还开设《大学生恋爱心理》选修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婚恋观,教会他们如何在感情中保护自己。
谈恋爱最重要的是“谈”啊
梅思佳同样是《大学生恋爱心理》选修课主讲老师,她说:“同先‘抽象’知识后‘具体’案例的专业课不同,恋爱选修课我们更注重‘实用’。”《大学生恋爱心理》选修课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外加理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内容涵盖爱情的本质、择偶标准、恋爱技巧、两性沟通、恋爱中的心理调适、失恋应对等方面。
“谈恋爱,最重要的当然是‘谈’啊!”梅思佳表示,“课堂上,异地恋、择偶标准等话题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但无论什么问题,我认为多和对象沟通,多和自己沟通,多体验才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希望这门课能够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指南针,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只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早恋,但从来没人教过我们如何去爱一个人,如何经营一段感情。”大三学生小李坦言,自己曾经因为缺乏恋爱经验,在感情中屡屡受挫,甚至一度对爱情失去信心。“这门课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学到很多实用的恋爱技巧,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温州医科大学此次开设的“恋爱选修课”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纷纷试水“恋爱课”,以弥补情感教育的空白。例如,天津大学开设《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武汉大学开设《恋爱心理学》课程,南京大学开设《校园恋爱公开课》,郑州师范学院开设《爱情心理学》课程等。这些课程内容涵盖恋爱心理学、恋爱技巧、两性关系处理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升爱的能力。
“恋爱课”的火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迫切需求。“恋爱课”的走红,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大学开设“恋爱课”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也有人质疑,恋爱是个人私事,学校不应该过多干预,甚至有人认为恋爱课程不仅让“爱情”显得不那么真诚,还助长校园恋爱风气,影响学生学业。
梅思佳表示,“恋爱课”并非教学生如何谈恋爱,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育观,了解并坦然接受自己的需求,学习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提升爱的能力。“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恋爱也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爱与被爱,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
“恋爱课”走进大学课堂,学习恋爱技能和恋爱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婚恋选择奠定基础。张静强调:“上了课不能保证脱单,但希望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