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劳动者

执笔掌勺皆从容

美院毕业生“炒”出烟火里的艺术范

刘蓓在工作室里作画。
扫一扫,观看视频

  记者寿慧桢报道 夜幕初垂,杭州富阳大学城街角跃动的灶火映亮一张年轻面庞,金黄蛋液裹着米饭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人头攒动间“美术高考指导”的招牌时隐时现。这位在灶台前挥洒自如的炒饭小哥是刘蓓,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上午,他在工作室为艺考生讲解美术知识,铅笔在素描纸上沙沙作响;傍晚,他驾驶改装后的电动三轮车——“移动厨房”出摊,十几种配菜在铁锅热气中翻腾。这样的“早A晚C”生活模式(白天Art艺术教学,傍晚Cook烹饪摆摊)引来周遭不同的声音。

  对此,刘蓓的微信群和他的心里都有答案。200多位食客自发建群:预约接龙排到深夜的炒饭“订单间”,夹杂着“刘老师今天帮我改的速写结构太绝了”“刘老师绝对是最会炒饭的老师”等讨论。群公告里则俏皮地写着“联考速写90分送秘制腊肠”,将美育悄然“种”进市井烟火。“白天改画作结构,晚上改良炒饭配方,这不就是艺术源于生活的最好体现?”偶尔不出摊的时候,群里常会出现催“刘老板”营业的声音。

  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清脆的节奏声,刘蓓还分享了炒饭摊的创业初衷:“我爸妈去年7月来到杭州,最开始我让他们给画室晚上下课的孩子们做做饭。”过了8月,画室的学生因回校学习文化课而逐渐减少,小吃摊就转移到了大学城。只要没课,刘蓓就会去帮忙,“今年父亲没有来经营摊位,所以我更加要来给母亲搭把手。在我眼里,艺术与炒饭都是‘做加法’,要精准把控结构比例。”说话间,12元一份的炒饭已装盒递出,锅气裹着酸豆角与自制湖南牛肉酱的香气弥漫开来。

  跨界的勇气源自坚实的人生底色。为圆中国美术学院之梦,刘蓓两次复读,三张录取通知书垒起的艺术路,积攒着这个湖南农村家庭十余年的托举。母亲刘海艳说:“只要孩子愿意学,不管多少钱,我跟他爸多打几份工,都要供他学出来。”

  懂事的刘蓓大学期间辗转工地开叉车、进厂焊钢板挣学费的经历,让他对“体面”早已有了深层的理解,“靠双手打拼,做什么都没有高低之分。”如今,他不仅赚回了艺考路上父母为他支付的十余万元,还买了车。“炒饭艺术家”笑着摊开双手,虎口处颠勺磨出的新茧叠着执笔留下的旧痕,是奋斗的印迹。

  “‘孔乙己的长衫’不该成为枷锁。”翻炒着锅中的什锦炒饭,刘蓓指向摊位前排队的学生和小方桌前就餐的建筑工人,“你看他们捧着炒饭的聊天画面,不就是最好的速写素材。”刘蓓分享着他的艺术灵感,“眼里要有‘光’,因为生活处处都有艺术。”除了扎根夜宵摊位,每周四,他雷打不动出现在富阳一养老院,教银发族执笔绘就“人生第二春”,今年已是第5年。

  当最后一份炒饭装盒,刘蓓整理着调料瓶笑道:“米开朗基罗雕凿大卫像的专注,和把控火候的匠心,本质上没有区别。”

  “油盐酱醋的热闹,坐在教室里可听不到。”发动机轰鸣中,“国美炒饭哥”骑着电动三轮车驶向夜色深处,载着锅气与梦想奔向下一站黎明。


浙江工人日报 劳动者 00002 执笔掌勺皆从容 2025-04-15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150000200014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