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新能源:
以3微米超薄铜箔
领跑行业
本报讯 记者羊荣江 通讯员徐帆报道 一张A4纸厚度约为100微米,一根头发丝直径约为80微米,浙江花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花园新能源”)一片铜箔有多薄?3微米!差不多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六分之一、A4纸的三十三分之一。
“铜箔厚度直接影响到电芯综合性能,越薄的铜箔,越有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续航时间也就越长,还有助于减轻锂电池的重量。”花园新能源总经理助理罗辉介绍,这样的超薄型高性能电解铜箔,是花园新能源最新攻坚的铜基新材料。因为超薄,它在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等高端应用中拥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路的性能表现。3微米厚的铜箔,虽然极致轻薄,却极具韧性,抗拉强度可以达到300公斤,已是行业锂电铜箔系列产品的“领跑者”。
载体超薄铜箔研发初期,研发团队遭遇三大技术瓶颈:铜箔延展性与抗拉强度的“跷跷板效应”——传统工艺中提升强度会导致脆性增加,极易出现针孔和断裂;电解液流场均匀性控制难题,稍有偏差就会导致铜箔局部厚度波动;更棘手的是,铜箔表面需形成纳米级凹凸结构以增强附着力,但超薄基底对刻蚀工艺的容错率近乎零。在研发团队上千次试验和数百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1月,载体超薄铜箔通过最终验证,正式投产。如今,载体超薄铜箔已成为花园新能源在常规电子电路铜箔之外的又一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事实上,自2017年成立以来,花园新能源技术已经历了数代更迭——从最初仅能生产10微米铜箔,到熟练掌握6微米、5微米、4.5微米铜箔,整体技术跻身国内先进水平,再到攻克3微米载体超薄铜箔技术,成为国内少数几家能够制造超薄铜箔的企业……每一微米厚度的递减,背后是数千次的试验与调整,是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是政校企的携手合作,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加速转化。
铜箔一点点变薄,产业却越来越“厚”。2024年,花园新能源销售额达2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