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养老护理员吴佳阳:
用温暖守护托起幸福晚晴
![]() |
吴佳阳(中)与同事们在一起。 |
记者许瑞英报道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希望被怎样照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机构养老将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必然选择。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变革的交织,我们需要以更立体的视角审视这场“银发革命”。
今年23岁的吴佳阳说,“养老产业是未来的风口,很幸运我赶上了!”
吴佳阳毕业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2年,吴佳阳进入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实习,“同行的17位同学,如今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学在坚守。”吴佳阳说,最累最难的时候,他已经挺过来了。
关关难过关关过
刚到养老服务中心的时候,是吴佳阳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给卧床老人洗澡、擦身、清理大小便,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对于一个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男生来说,很不容易。
“刚开始,清理完老人的大小便,我连饭都吃不下。”但渐渐地,吴佳阳开始进入角色,“几年下来,习以为常了,现在哪怕前一刻还在给老人清理污秽,下一刻就能洗洗手去吃饭,作为养老护理员,这是最基本的素质,过不了这一关,肯定走不远。”
还有一个关卡,对初涉养老服务行业的吴佳阳来说,也特别难过。
“刚来养老院的时候,为生命尽头的老人做临终关怀,给刚过世的老人擦身换寿衣,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那段时间,晚上都不敢睡觉,这种情绪很复杂,大部分是对生命流逝的难过、惋惜吧!”很快地,吴佳阳就从这种情绪中走了出来,“老人们健在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让他们过得开心、舒适,离开了,我们也要让他们走得安详。”
与其说是23岁芳华正盛的吴佳阳已经看淡了生死,不如说是这位00后年轻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理解、怜悯、尊重。
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年轻的吴佳阳来说,在养老护理领域深耕,还面临很多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与家属沟通交流。”
吴佳阳说,自己与老年人打交道仿佛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像86岁的赵奶奶刚来养老中心的时候,性格很内向,几乎不与他人交流,我就每天去找她聊天,嘘寒问暖是一方面,最主要还是找话题让她敞开心扉。渐渐地,赵奶奶脸上的笑容多了,还重拾了弹钢琴的爱好。”这让吴佳阳很有成就感。
但把自己活泼、轻松的交流方式搬出来与家属交流,有时候就碰壁了,“他们会认为我不够成熟稳重,被家属指摘甚至辱骂也是有的。”面对家属的不理解,吴佳阳很是难过,“这种时候,我就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与前辈同事间的差距有多大,从事服务性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跟人打交道,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从毕业到现在,吴佳阳还是成长了很多。如今,他已经是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部自理区主管,负责管理自理区的207位老人和24位护理员,“我已经取得了养老护理中级工证书,现在正在备考高级工,下个月就要考试了,这段时间,工作之余要刷题要实操练习,忙得不亦乐乎!”
吴佳阳说,来义乌这三年,他明显感觉到,养老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转型的关键期,养老机构在优化现有管理模式的同时都在寻求创新:利用大数据平台创新数字化智慧养老模式、医养融合模式、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老年旅居模式等等。
爱是双向的奔赴
“站在这个风口上,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吴佳阳说,现在政策对大学毕业生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不仅有实打实的补贴,也给予很多技能提升拓展的平台,“选择这个行业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尊老爱老,有这个支撑,所有的困难都会被克服。”
除了工作上的稳步提升,吴佳阳也非常热爱生活,休假的时候会跟交往多年的女朋友一起去旅行,“我们的感情很稳定,今年她也来到义乌工作,休息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一起出去玩了。”
好好工作,认真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作为00后,吴佳阳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志向高远,“江浙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潮,我现在多学习,将来有机会我会回到家乡去发展,让家乡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能更安逸。”
对待工作,吴佳阳的悟性很高,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麻烦,“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和老人相处非常自在,老人也很喜欢拉着我聊天,有时候一聊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虽然义乌话很难懂,更难学,但并不妨碍吴佳阳与老人们愉快地“打成一片”。
我喜欢和老人相处——这句话在与吴佳阳聊天的过程中,听他说了许多次。一米八的大高个,阳光帅气的吴佳阳就像是养老院老人心目中的小太阳,“如果说是我温暖了老人们,我又何尝不是被这些淳朴的老人滋养到?每一天,听他们讲自己的人生境遇,以前工作的经历、积累的经验,这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他说,碰到不开心的事情,只要跟老人们聊聊天,就豁然开朗了。
一群耄耋之年的老者,一位离乡逐梦的青年,那些温柔相待的对话记录……这幅用善意和温暖编织的图画,在记者脑海里久久定格。
此刻,我想说,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也希望被越来越多的吴佳阳们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