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5月1日起,杭州全面停止电报服务
![]() |
扫一扫,观看短视频 |
本报讯 见习记者贾馨然报道 “0375 6015”——这是《标准电码本》中“再见”的编码。4月30日,在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武林营业厅,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营报员任宏向广大市民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宣告杭州的电报业务正式与广大市民说“再见”了。自5月1日起,杭州全面停止电报业务,北京成为全国唯一保留电报发送服务的城市。
“进公司的时候我就打电报,现在快退休了也在打电报。最后一班岗由我来站,这是一份荣耀。”60岁的任宏说。他仍记得1981年入职时的情形,彼时杭州正式开办用户电报业务,他需要熟背3000个汉字编码,经过考试才能上岗。1988年,杭州电报业务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94.85万封,平均每天要处理5300多封电报。
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远程通讯主要依靠长途电话和电报。在5分钱可以坐几站公交的年代,一个字7分钱属于“奢侈品”。拍报者往往惜字如金,内容凝练,如“母子平安”“父病速归”等,一封封电报串起了那个年代的人间悲欢。
随着长途电话业务兴起,电报业务从90年代起日渐式微。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电报业务量仅20多封;今年,任宏所在的“中国电报微信群”仅剩11人。2024年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也无法正常运作,电报业务转为通过电脑输入电报码、打印后邮寄的方式来处理。
停业前一个月,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武林营业厅迎来一波“告别潮”,人们从各地赶来,写下一封电报,留下一份时代印记。教师管夏昕带领7名初二学生从富阳专程来体验,让孩子们感受电报这个职业,直观了解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
“我这辈子应该是不会忘记电报的。”虽然快退休了,但连日来任宏每天的出报量都在500封以上。谈及对电报的感情,任宏有留恋,但更多的是欣喜,“行业的逐渐消逝不是终点,它意味着传统电报承载的‘即时可达’愿景正在万物智联时代全面实现。”“嘀嗒”的电报声将逝,但营报人的热爱与坚守不减。正如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所言:“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