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驿站自己管
海盐推出首座厢式功能集成智慧驿站
本报讯 通讯员吴佳琴报道 近日上午,海盐县西塘桥美食城服务站点内,环卫工人范风林与几名同事正聊着天,享受片刻惬意休憩。
这里是海盐首座厢式功能集成的24小时智慧驿站,自投入使用以来便成街头的“暖心地标”,为奔波在烈日与风雨中的户外劳动者搭建起“能量补给站”。
驿站虽然占地只有18平方米,却处处彰显着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走进驿站,空调、冰箱、电视机、微波炉、饮水机、休息桌椅等设施一应俱全,让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能在奔波间隙喝上一口热水、吹上一阵凉风。
为满足户外劳动者的多元需求,驿站还配备了充电线、应急医药箱等物品,甚至还贴心地配备了血压测量仪、简易的图书角,每一处细节都显示了对劳动者的尊重,让“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座驿站的选址位于我们街道城区的核心地带,这里周边商户密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往来频繁,此前一直缺乏舒适的休憩空间。”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在滨海美食城东门口内侧,打造了这座厢式功能集成的24小时智慧驿站,全方位满足户外劳动者临时休息、饮水热饭、手机充电等日常需求。”
与传统驿站相比,这座驿站将科技与人文完美融合。依托物联网设施与智能化服务运营平台,该驿站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户外劳动者只需通过手机扫码或人脸识别,即可随时进出驿站,享受便捷服务。目前,已有30余位周边户外劳动者完成人脸识别注册,能自由进出并使用驿站设施。
在管理模式上,驿站打破常规,组建一支由外卖骑手、美食城保安员、物业管理人员等6人构成的美食城驿站自治志愿小队。这些“草根管理员”白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休息时化身驿站“管家”,深度参与驿站日常管理、活动组织及意见收集工作,让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真正实现“自己的驿站自己管”的创新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还积极整合团委、妇联、社工服务站等多方资源紧密合作,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工会更是每月定期举办暖心活动,持续提升户外劳动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前几天,我们邀请25位环卫工人作为驿站的首批体验者,为他们送上义诊、义剪服务和银耳汤。”驿站自治志愿小队队员、美食城物业工作人员陆瑶说,“通过这次活动,周边的环卫工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处24小时为他们敞开大门的地方。”
为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近年来,海盐街头巷尾的商店、银行网点等众多爱心单位、商家纷纷推出休憩点,在店内开辟休息区域,提供饮用水、临时歇脚处,部分商家还在高温天免费赠送清凉饮品。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爱心休憩点,让户外劳动者随时都能找到歇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