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盛发纺织用“活水”浇筑成长“乐土”

让产业工人拔节生长

圆网车间技术工人在赶制高性能多用迷彩布料。
扫一扫,更“睛”彩

  记者寿慧桢报道 “别小看这面旗,它能在-200℃至800℃的太空中保持50年不褪色、不变形。”6月20日,在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下称“盛发纺织)三分厂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随神舟二十号“上天”的同款“航天员大队”旗帜。肉眼看去并无特别,但指腹划过,有粗粝感。技术科主管沈利民介绍,粗粝感是这面旗帜的“黑科技”,是从玄武岩中提取的纤维带来的触感,而要在这特殊材料上完成印染并非易事,他和团队历经百次攻关才成功。

  “曾经职高毕业的普通印染工,也能染透‘航天级’旗帜。”沈利民的笑语背后,是盛发纺织构建完善的让普通工人蜕变为岗位技术能手的培养机制,是二十余年如一日浇筑的人才体系。

  2005年高职毕业的沈利民入职盛发纺织,从最简单的浆房普工做起。凭借做事细致,他被班组长发掘,获得了企业提供的免费函授本科深造机会。“做梦也没想到还能再回到学校。”沈利民回忆,那两年多的化工工艺专业系统学习,不仅全面提升了他的理论素养,更拓展了专业视野。这让他对自身职业前景和企业未来都充满了信心。如今,他已成长为技术骨干,由其牵头、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同攻关的玄武岩纤维印染工艺,更成功跻身航天级标准。

  在盛发纺织,沈利民并非个例。自2014年起,企业为高中毕业、工龄满5年的员工开辟了带薪深造的通道。“招引重要,但培养才是关键。”公司副总经理黄炜说,近十年已有200余名职工通过学历提升重塑职业路径。

  除了提供免费学历深造,盛发纺织还为千余名产业工人铺设了跨岗位技能提升通道,着力锻造“一专多能”型技术骨干。“企业把技能提升平台建在家门口,足不出厂就能学到新本领,职业发展的路更宽了。”设备科职工余金盈深有感触。入职13年来,他已考取缝纫、印花、织布、叉车等领域的十余张职业技能证书。

  2020年盛发纺织获得职业技能自主认定资格后,斥资200万元建成标准化实训基地,创立企业培训学校。并搭建“周周导师进车间”机制,邀请夹浦镇成人培训学校教师传授实操技能,湖州师范学院专家教授导入前沿理论。

  当知识从课堂渗入生产线,企业的人才培育体系开始向更高维度进化。去年,盛发纺织在长兴县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长兴工匠学院——纺织学院,面向全县实现“技能输出”。今年,更是在纺织学院传统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开设“纺织电商”“短视频营销”“AI质检”等专题特色班。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0余场,参与培训的3600余名学员中超70%获技能认证。

  当企业学堂升级为区域工匠摇篮,盛发纺织的人才培育系统工程在与高校的产学研融合中实现质变。其中,与东华大学合作的迷彩热转印技术、纳米伪装涂层技术斩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应用于军工防护领域;同武汉纺织大学联合攻关的玄武岩纤维航天印染工艺,入选国家航天局技术名录。

  技能提升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推动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人才带来的裂变效应有多大?这组数据给出了答案:10年工龄员工留岗率超70%,技改提案年增35%,企业年产值从1.7亿跃至3亿,专利产品占比超40%……

  以“人”为基锻造新质生产力

  在盛发纺织的车间与角落,记者触摸到澎湃的内生动力。玄武岩旗帜的纤维纹路记录着太空征程的坚韧,而比纤维更坚韧的,是产业工人拔节生长的技能与精神。在盛发纺织,10年以上工龄员工占比超70%,这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忠诚度密码”,更是浙江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微观样本。

  在盛发纺织,“余金盈们”不再有技能恐慌,企业用“技能套餐”兑现了“人人可攀登”的承诺;“沈利民们”不再困于流水线,航天级的挑战成为他们的新工位。当奋斗一线的盛发纺织人说出那句“企业把我们当自家人一样培养”时,我忽然读懂:这家民营企业切切实实将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

  当长兴的印染机床接入AI质检系统,当湖州的纳米涂层技术走进军工产业链,盛发纺织在探索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努力浇筑着传统制造业的钢筋铁骨,支撑起浙江向制造强省跃迁的星空。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让产业工人拔节生长 2025-06-26 浙江工人日报2025-06-260000100002 2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