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一起学

莫让儿童读物变“毒物”

  ■郭元鹏

  天津的张先生购买了一本童书,在陪读过程中却“越读感觉越不对劲”,“翻着翻着,书中人物出现了许多儿童不宜行为,比如竖中指、抽烟等,孩子看到了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根本无法解释”。调查显示,一些儿童读物竟然把霸凌写成正常行为,把妈妈写成孩子的敌人。(6月24日《法治日报》)

  稚嫩的孩童目光所及,是竖起的侮辱性手势、缭绕的烟雾,更令人心寒的是——那个最应代表温暖与安全的“母亲”,竟在书页间被涂抹成了孩子的“敌人”。当童书作者与出版者联手向幼小心灵倾倒精神毒汁,我们不得不发出雷霆之问:如此“毁人不倦”的儿童读物,究竟意欲何为?

  母亲,作为幼儿情感宇宙中最核心的恒星,其形象一旦被刻意丑化为“敌人”,无异于在稚嫩的心田里播下怀疑与疏离的荆棘。当温情脉脉的亲子纽带被异化成冰冷对峙的“敌我”关系,当孩子潜意识里对最亲密之人筑起防御高墙——这不仅是文学表达的失格,更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蓄意荼毒。

  更令人忧惧的是,此类童书所夹带的远不止“母亲敌人化”这一种毒素。暴力场景的赤裸呈现、霸凌行为的合理化描绘、偷窃撒谎等恶习的无批判展示,如同精心调配的“毒鸡尾酒”。孩子纯净的认知白纸,正被这些披着鲜艳外衣的“毒绘本”肆意涂抹上扭曲的价值观底色。

  面对童书市场的致命“病毒”,零散的家庭防御远远不够。出版监管的防火墙必须筑牢焊严,对内容审查需如手术刀般精准。同时,童书创作者与出版者亟须重拾敬畏之心,认清手中笔墨与选题的分量——你们书写的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塑造民族未来心灵的精神基石。

  童书世界本该是映照纯真与美好的第一面镜子。若放任这面镜子被涂满“母亲即敌人”的狰狞油彩,被刻上暴戾与扭曲的划痕,无异于在精神源头污染了一代人的心灵清泉。

  当孩子翻开书页,迎接他们的应是真善美的星光,而非淬了价值观毒液的匕首。守护童真,需要出版者心存敬畏,监管者手握利剑,全社会共同编织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绝不容许“毒绘本”继续蛀蚀民族的未来根系。


浙江工人日报 一起学 00003 莫让儿童读物变“毒物” 2025-06-26 浙江工人日报2025-06-260000300026 2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