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落榜生到全国劳模的
“匠心”攀登
![]() |
编者按:
6月25日,我省2025年高考各类各段分数线揭晓,当天下午,考生可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对于无数经历过高考的人而言,查分那一刻,宛如一场盛大仪式的高潮,奏响了青春最激昂的乐章。
6月13日,本报向广大工友发出邀请,“高考查分激动瞬间即将来袭,速来沾喜气!”该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工友的热烈支持,近百位读者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当年那扣人心弦的高考查分故事。
这些故事记录着工友们青春的欢笑与泪水,承载着梦想的重量与希望。成绩揭晓瞬间,有人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梦想的种子终于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有人则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但旋即又坚定起来,因为他们明白,这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考验,未来仍有无限可能等待去开拓。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感受梦想的力量如何在那一刻点燃生命的光芒。相信这世界从不会辜负认真奔跑的人,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奔向充满无限可能的精彩未来。
■韩其芳
1983年,还在读高二的我和一帮年长几岁的同学一起参加高考。当时,根本没有查分的条件,高考后只能静静地等待。可夏天都快过去了,我依然没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生性内向的我也不敢去学校打听,直到后来才从昔日同学的口中得知,班级几十名应届生中,当年只有一人考取了大学,而我以2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这个结果,曾一度让我迷茫。后来干脆回到农村,开起了耕田的拖拉机。别小看这拖拉机,它成了我接触机械的起点。我喜欢琢磨,甚至能“听音看病”,经常帮乡亲们修理出海船只的发动机。这点手艺,让我在枯燥中找到乐趣,也埋下了钻研技术的种子。
1993年,命运给了我一个机会——平湖电缆厂(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在招工。经过选拔,我成了一名铝导体拉丝工。尽管在车间一线又苦又累,但我珍惜这份工作,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第二年,公司斥巨资引进芬兰交联生产线,这可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我主动请缨,经过两个月紧张培训,当上了班长。然而,新设备刚运行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每次开机,必然产生300多米废线!外国工程师断言:“正常损耗,无法避免。”这句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
“只要够努力,没什么不可能!”我暗暗较上了劲。面对厚如字典的全英文操作说明书,读书时一直被英语拖后腿的我,开始了“愚公移山”,每天下班,抱着英汉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啃,常常琢磨到深夜,钢笔水染黑了床单也浑然不觉。一年半的坚持,我摸索总结出一套“二次密封操作法”。结果令人振奋:开机废线从300多米骤降到不足30米!一年就为公司省下100多万元成本。那一刻的成就感和领导的肯定,让我真正找到了人生方向:用心做好每一根电缆,平凡岗位也能创造非凡价值!
真正的考验在2006年。北京奥运电缆项目对质量要求近乎苛刻,国内许多大厂都因样品不合格而落选。我们晨光当时还是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公司下了命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整整3个月,我抛开了所有家务,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反复分析计算,终于摸索出“校预偏心”操作法,一举攻克了技术难关!我们的电缆成功中标鸟巢等23个比赛场馆,总额近4亿元。当收到北京电力公司党委的感谢信时,我无比自豪——这不仅是为公司赢得了订单和声誉,更是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回首几十年来,从高考落榜生到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全国劳模、浙江大工匠,我深深体会到:一次考试的分数,决定不了人生的高度。起点可以平凡,但梦想不能平庸。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选择的道路上沉下心来,永不放弃地钻研、拼搏。这些年,我和团队不断突破电缆制造核心技术,取得多项专利和科技进步奖,为国家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这些成就,不是靠学历堆砌的,而是靠汗水、韧性和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浇灌出来的。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无论高考成绩如何,请别灰心!人生赛道很长,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敢于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你一定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记住:平凡铸就伟大,奋斗成就梦想!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工程师、高级技师,被聘为嘉兴技师学院、嘉兴交通学校等8所技工院校的客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