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看天下

食堂阿姨的“灶台语录”为何戳中千万人的心?

  (上接第1版)

  当毕业典礼的掌声响起,刘晓梅或许未曾想过,自己的“灶台语录”会让无数人泪目。但正是这些朴素的叮嘱,承载着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传递着对生活最朴素的温柔,提醒着再遥远的征途,都需要健康的体魄托举;再宏大的理想,都离不开一粥一饭的滋养。

  “好好吃饭”也是温暖的最后一课

  本报评论作者苑广阔:大学邀请后勤人员参与毕业典礼,首先体现的是对普通劳动者价值的充分肯定。在传统认知中,毕业典礼是学术精英的舞台,校长致辞、教授拨穗、优秀学生代表发言构成了标准流程。然而,一所大学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群体,清晨准备早餐的食堂员工、深夜巡逻的保安、打扫宿舍的保洁阿姨。他们同样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刘晓梅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上,脱稿说出“外卖再方便,也不如自家饭菜干净”的朴实叮咛时,这场毕业典礼完成了大学精神的最后一课。刘晓梅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了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群体。

  这种安排也是对大学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真正的大学不是教授们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员工共同构建的生活场域。教育家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大师的教诲需要在一日三餐、安全保卫、整洁环境等基础保障中才能有效传递。这些平凡劳动者用最质朴的方式参与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堂关于感恩与尊重的实践课。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学容易被简化为职业训练的场所,而忽略了人格培养的根本使命。让食堂阿姨寄语毕业生“平凡的岗位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恰是对抗这种异化的良方。当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时,他们需要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头衔的高低,而在于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当一所大学能够俯身看见那些支撑校园日常运转的普通劳动者,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荣耀时,这所大学才真正实现了其人文精神的完整表达。


浙江工人日报 看天下 00004 食堂阿姨的“灶台语录”为何戳中千万人的心? 2025-06-27 浙江工人日报2025-06-270000400037 2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