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七年耕耘,技能与学历双丰收

温州中本一体化首批学生毕业

有继续读研的,有考上公务员的,有成为工程师的

  通讯员王特报道 刚刚过去的六月,身披学士服、头戴学位帽的杭州人郭俊贤作为宁波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温州首批中本一体化“3+4”模式的毕业生,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职校生到本科生的蜕变。

  2018年,浙江省首次启动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当时的教育界和学生家长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七年过去了,温州中本一体化首批80名毕业生究竟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未知中探索前行

  彼时,温州只有两所中职学校——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分别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对接的本科专业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和宁波工程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作为第一届,他们有着探索者的迷茫。学业上,甚至不知道怎么升学,“一直到高二,我们都不知道会以什么形式考核,要淘汰多少人不得而知,直到高三才明确通知我们要参加高职考。当时知晓内容后紧急调整了课程,所有文化课都暂停,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集训高职考汽修专业的实操内容。”

  不同于普通高中,中本一体化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在专业技能上狠下功夫。来自台州、毕业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王雨涛还记得中职阶段第一次上《静态网页制作与设计》这门课的场景:“当老师在课堂上敲下第一行html标签,浏览器里瞬间出现‘Hello World’时,那种用代码创造出可视化成果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但学习的过程充满困难。”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学部主任李江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作为第一届,选拔方式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但是他们和对接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内容进行培养。

  扎实学习与实践中成长

  在中职三年的学习中,扎实的课程学习和丰富的校内实践,让中本一体化学生们逐步积累起专业技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尹文韬介绍,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对汽车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初步锻炼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程拓展了我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并且参加了多项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实训和实践项目,将课堂所学应用于模拟或真实场景,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技能。”

  而技术广度上的先发优势,让这些中职出身的学生能比普通高考上线的本科生更快接受本科时期的专业学习。郭俊贤说,中职的经历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动手实操能力和对工具的运用,刚来到大学应用起来便如鱼得水:“本科的精工实习老师还表扬我们中本一体化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在后续车床、铣床的学习中也是进步迅速。”

  来自杭州、就读软件工程专业的章一帆也有这种体会,他告诉笔者:“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作业中,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的网络模拟我们早在高二就已经接触过了,重新拾起来很熟悉。”

  升学就业多元发展

  凭借在中职阶段积累的扎实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以上四名同学在毕业后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郭俊贤毕业后就业于宁波菲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岗位是新能源电机电控减速器三合一开发的项目管理工程师。

  尹文韬也已在温州老家找到了待遇不错、专业对口的工作。

  章一帆选择继续深造,目前已被广西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拟录取。他认为在现有的求职环境下已经供过于求了,所以利用读研的三年更新自己的技术栈是很有必要的。目标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脉相承。“中职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让我对专业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考研打下了坚实基础。”章一帆说。

  王雨涛则在毕业后选择了考公之路,凭借在中职和本科阶段培养的综合能力,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相关部门工作。他表示,中职一体化教育不仅让他掌握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这些都成为他在考公道路上的优势。

  据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统计,该校中本一体化首批毕业生全部升入合作院校,其中读研2人,一半以上已就业。而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中本一体化首批毕业生大多数已找好工作。

  模式的推广与优化

  随着首批学生的成功毕业,温州中本一体化教育模式获得了广泛认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据悉,目前温州参与中本一体化培养的学校已从最初的2所扩展至7所,专业涵盖物联网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护理等9个领域,2025年招生计划达385人。

  招生录取情况也反映出该模式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2024年为例,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录取线达590分,超过当地普高控制线90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录取线达585分。同年,温州中学在鹿城区的分数线为634.5分,乐清市知临中学的分数线为623分。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中本一体化越来越像一体化,做到真正的无缝衔接。”李江表示,七年以来,他们学校和高校之间增加了很多互动,比如跟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高校来他们这里做讲座,介绍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培养质量,而他们主动去高校进行调研核心素养,包括德育、课程要求等。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温州中本一体化首批学生毕业 2025-07-02 浙江工人日报2025-07-020000100007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