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产业发展助推低空经济
2025年杭州市无人机驾驶操作与装调技能大赛在余杭瓶窑举行
6月28日,2025年杭州市无人机驾驶操作与装调技能大赛在北航国新院鸣锣开赛,吸引全市56名技术精英同场竞技。
本次大赛由杭州市总工会主办,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总工会、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承办,杭州迅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大赛考核内容看点十足,充分展现了低空经济领域的专业要求。此次大赛理论考试紧扣无人机法律法规、系统组成等专业知识;实操环节则涵盖无人机组装与排故、目标点悬停、八字航线等六大模块,对选手“手眼脑”协同能力与毫米级操控精度提出严苛要求。
裁判长刘书博强调,竞赛项目深度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像地面站电机转向检测、遥控器通道调试等,不仅考验选手扎实的技术功底,更着重培养其安全规范意识。
近年来,余杭区围绕“中国飞谷”构建“一核两翼全域”发展格局,2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已吸引超150家低空经济企业入驻,产业覆盖制造、物流、数据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达300亿元。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也是推动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以赛促产,以赛兴业。余杭区作为核心承载地,正借助赛事东风,加速产业升级步伐。
当前,杭州已将无人机产业纳入“智能物联”万亿级生态圈,全市无人机企业年产值增速超30%。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人才储备,助力杭州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加速前行。?
在政策创新驱动下,余杭区以“真金白银”的扶持举措激活低空经济发展动能。余杭区通过设立30亿元产业基金、提供最高1亿元项目补助和租金全额补贴,叠加研发分档补助、首台套奖励等激励政策,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成功吸引北航国新院、天目山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落地,带动无人机产业链年产值突破百亿。
作为余杭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瓶窑镇依托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全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低空经济示范区。该镇率先制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建成浙江省首个城市物流无人机应用试点,上线全域数字空域管理平台,实现低空飞行的智能化监管。同时,通过场地租金减免、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务实举措,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向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目标稳步迈进。马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