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品生活

浦江板凳龙、许宅花灯、浦江鱼灯……

金华非遗亮相北京闹“元宵”

图片由浦江县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徐桢瑾

  2025年春节作为首个“世界非遗”年,非遗是头等大戏。正月十四、十五两天,金华诸多非遗项目在北京亮相,参加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今天就是元宵佳节,怎少得了迎龙灯这项传统习俗。这次,金华就有两地板凳龙在北京精彩上演“群龙欢腾闹元宵”,分别是龙舞(浦江板凳龙)和板龙(许宅花灯)。

  春节申遗成功后,这是浦江板凳龙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首次进京演出。春节期间,浦江专门为这次进京展演特制了一条板凳龙。工期虽紧,整个流程还是严格按照浦江的传统习俗、制作技艺,由最常见的五指长灯形组成。

  “我们做的这条板凳龙是俯地龙,寓意‘俯首甘为孺子牛’。”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轩虹说。龙头有2.3米高、3.5米长,以红、绿为主色调,四周云霞绘有八仙过海图案;龙身共有66节子灯,寓意六六大顺,子灯上一面是书法,一面是绘画,写的、画的多是浦江当地人文风情,体现了浦江书画之乡的文化底蕴。

  板龙(许宅花灯)作为东阳最具代表性的龙灯,已经是第五次进京展演。本次进京展演的板龙(许宅花灯)共3条,一大两小,均由花灯制作技艺(东阳针刺无骨花灯)代表性传承人许宾制作。

  许宾制作的这几条板龙(许宅花灯)很有特点,龙头采用许宅花灯的传统形制,鳞片为东阳南乡一带龙灯特有的“斧头鳞”样式,尽显威武霸气。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许宾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用棉布代替棉纸裱糊、龙珠和龙眼可随人而动……在制作过程中,他还借鉴其他地区龙灯的骨架形状和彩绘手法,并融入竹编、木雕、绘画、剪纸等多项传统技艺。

  与龙舞(浦江板凳龙)、板龙(许宅花灯)同时亮相北京的,还有浦江鱼灯。浦江鱼灯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鱼灯小则数尺,大则几丈,需要几个人分头、胸、腹、尾数节提抬高举,鱼金睛凸闪、鳍鳞漂泳,华丽精巧。

  表演时,鱼嘴一张一合,鱼尾左右摇摆,自然形成鱼在水中畅游的状态,生动逼真,上百盏鱼灯就像水渠开闸百鱼争先竞游的景象,呈现出一幅活生生的百鱼戏水图,美不胜收,蔚为壮观。

  此外,乱弹、浦江什锦和花灯制作技艺(东阳针刺无骨花灯)等金华非遗也在北京进行展演。期待这些年味十足的金华非遗能给北京市民游客留下“金”彩印象。


浙江工人日报 品生活 00003 金华非遗亮相北京闹“元宵” 2025-02-12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