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守护您

公司登记大变局

让“逃债”老板无路可逃

  《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于2月10日起正式施行。《实施办法》中备受关注的一点,是为“僵尸企业”开辟退场通道,同时精准打击“职业闭店人”,有效促进经营主体“新陈代谢”。

  盘活资源防范风险

  “僵尸企业”通常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存和经营的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僵尸企业”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拖欠工资、社保欠费等情况,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大量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被无效占用,造成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还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高速增加,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在“僵尸企业”担任高管的人来说,“僵而不死”的企业还可能影响其自身利益。

  畅通企业退出机制

  通常情况下,企业终止经营活动退出市场,需要经历决议解散、清算分配和注销登记3个主要过程。针对“注销难”导致的“僵尸企业”问题,近年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修订完善《企业注销指引》和注销流程图,解决了企业在注销过程中遇到的股东失联、公章遗失等实际困难;建立与人社、海关、税务、公安、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

  为进一步便利企业注销,《实施办法》还引入了“另册管理”和“代为注销”两项制度。

  整治“职业闭店”乱象

  随着《实施办法》的出台,近年来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乱象有望得到进一步治理。

  这些所谓的“职业闭店人”会在企业面临关闭或经营不善时接手介入,通过开展促销活动诱导消费者充值,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并接盘,帮助店家金蝉脱壳,恶意逃避法律追责。

  《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有证据证明申请人明显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股东、注册资本或者注销公司等方式,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者规避行政处罚,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司登记机关依法不予办理相关登记或者备案,已经办理的予以撤销。据《经济日报》


浙江工人日报 守护您 00003 公司登记大变局 2025-02-25 2 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