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运动更利于心血管健康
![]() |
■郭俊
运动能保护血管和心脏,但什么时间运动对健康获益最大呢?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糖尿病护理》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晚上6点以后锻炼,对健康有最大益处,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均最低。
晚上6点后运动获益大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数万名超重参与者的数据,他们平均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30。
根据运动时段的不同,参与者被分为三组:上午(6~12点)、下午(12~18点)和晚上(18~24点)。在平均8年随访期间,研究人员发现:
晚上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降低61%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6%相关,与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4%相关;
下午运动的人,与死亡风险降低40%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微血管疾病风险各降低16%相关;
上午进行体力运动,与死亡风险降低33%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7%相关,与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1%相关。
从研究中不难发现,晚上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最大益处。
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毛萍副主任医师表示,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登山、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运动时间和强度需要达标,才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所需的运动强度有一定要求,每周至少进行5天或5天以上运动,每天运动时间需达30分钟以上,且为中等强度运动,慢跑、游泳都属于中等强度。
运动强度和形式因人而异,若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衰等,需根据身体耐受度,决定运动量大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锻炼。
傍晚是运动黄金时间
除了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外,傍晚之后运动还有多个好处:燃脂,可能有人说,早起空腹晨练也有助于燃烧热量。但是早上体温较低,关节和肌肉僵硬,韧带僵硬程度比下午高20%,只适宜进行强度较小的运动。增肌,肌肉的收缩能力有昼夜节奏变化,通常下午5点后,人体摄入氧气的能力增强,能为力量训练中的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同时,体温峰值在下午4点到6点,这个时段运动可降低肌肉黏滞力、提高身体灵活性。更适合高强度训练,傍晚或下午进行高强度训练,比早上表现更好。通常黄昏(17:00~20:00)特别是太阳落山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高峰,肌肉和关节灵活,心跳频率和血压较稳定。因此,想挑战高强度运动时,可以安排在黄昏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