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养生圈

“春断食”悠着点靠“饿”减肥实非良策

  记者沈佳慧报道 春意渐浓,“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的焦虑再度席卷而来。近日,一种名为“春断食”的减肥法悄然兴起,不少人期望借助春季新陈代谢加快的契机,通过断食实现快速减体重。然而,浙江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叶飒提醒,这种看似高效的减肥方式,实则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

  影响消化、内分泌、心理

  “春断食”的“杀伤力”不小

  所谓“春断食”,是讨巧地借用了中医等传统理论,认为春季是万物生长、新陈代谢旺盛的季节,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在春天适当断食,重启身体代谢系统,快速消耗堆积的脂肪。

  断食方法五花八门,有人选择每周禁食1~2天,只喝水;有人每天留出16~20小时空腹期,将进食时间压缩在4~8小时内;还有人选择连续3~5天,进行相对严格的断食,其间只摄取一些特定的食物或饮品,如蔬菜汁、水果汁、米汤等,以减少热量摄入。

  近期,叶飒接诊了不少因节食或断食减肥而前来就诊的患者。当28岁的白领小林摘下假发时,叶飒倒吸一口冷气——这个为了减肥瘦身进行“清水断食”的姑娘,头顶已出现多处斑秃。“她来就诊时血糖值只有2.8mmol/L,转氨酶升高了3倍,月经停了2个月。”叶飒的病例本上显示,类似案例在最近两周激增40%,患者多为18~35岁的女性。

  “人们总以为春天代谢旺盛适合断食,这是严重的认知误区。”叶飒告诉记者,短期断食会让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基础代谢率下降,优先分解肌肉而非脂肪来供能。在断食初期,体重虽有下降,但减少的主要是水分和肌肉,脂肪消耗极少。长期断食还会打乱身体的能量供应节奏,使人感到疲劳、头晕,甚至出现酮症,这是脂肪过度分解产生的副作用。这种代谢损伤一旦形成,后续想要通过健康方式减肥将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春断食”可能给身体带来诸多健康风险。叶飒说,长时间断食会累及消化系统诱发胃炎甚至溃疡;断食也可能干扰激素平衡,影响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叶飒告诉记者,更隐蔽的是心理影响,长期饥饿容易引发暴食倾向,甚至变得焦虑、抑郁,形成恶性循环。

  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拥抱健康春天

  面对愈演愈烈的极端减肥潮,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咽。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运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4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5分钟。


浙江工人日报 养生圈 00003 “春断食”悠着点靠“饿”减肥实非良策 2025-03-17 2 2025年03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