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街头偶遇春天的小店
![]() |
“闲七空间”的悠闲生活。 |
■盛淑红
天初暖,日初长,人间三月好春光。一到春天,你会发现街头好多宝藏小店已是五彩缤纷,率先一步,把春天的氛围感拉满。小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也是城市里的人情味担当,它以自己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情与故事。
诗意小店:治愈你的心灵
一场春雨过后,绍兴市柯桥古镇的树木显得格外青翠,沿着河边的石板街,一家小店也增添了许多生气,毛毛的“闲七空间”就在其中。
“这是红茶加了很多植物煮出来的传统的古法染料,结合布料进行创作,大家可以闻一下……”当天下午,主理人毛毛正带领游客体验布和茶的相关技艺。店里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有这样的体验活动。
小店还会根据季节不同,或是围炉煮茶,或是邀请歌手驻唱,让更多的人来“闲七空间”体验打卡。“街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而在这个小店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如是说。
吸引你走进咖啡店的可能不只是一杯咖啡,还会是情怀。在绍兴书圣故里,幸会·幸烩咖啡馆精心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消费场景,两层楼的店面充满文艺气息,墙上挂着的手绘书画作品、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每一处都透露着老板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情怀是一种氛围或者向往,坐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翻开一本书,或者只是静静地发呆,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刻。”老板蔡蔡说。
由于地处景区,咖啡店里的黄酒奶茶、黄酒咖啡、桂花酒酿奶茶等饮品可以让游客一站式打卡绍兴的专属味道。蔡蔡希望自己的小店既能照见本地人的幸福生活,也能吸引外地游客打卡留念,点燃文旅新活力。
美食小店:温暖你的味蕾
“老板娘,来两个肉包子,还是老样子,打包……”每天,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南方新村小区外的郁小五包子铺客人络绎不绝,不少人都是冲着那一口劲道的包子。
包子铺店面不大,招牌也不显眼,点心却五花八门,有饺子、时令应季美食、小笼包、甜品等,都是店家手工制作,当然,招牌美食必定是肉包子。店主郁燕娣是夏履镇莲西村村民,今年37岁。“包子等各类点心一天可以卖出近千个,大多是熟客线上下单,然后我们进行派送。”郁燕娣说,一开始她是自己做着吃的,后来因为好吃,订购的人越来越多,2017年年底,郁燕娣干脆辞职开起了包子店。
多年来,郁小五包子铺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和执着,让人在品味中感受生活的温暖与美好,成为了夏履镇的一个“味道符号”。随着小店生意日渐红火,还带动了周边村(居)空闲的中老年妇女劳动力参与,奔向“共同富裕”。
“南瓜花”是很多70后、80后小时候的“味道”。今年76岁的蒋老虎做的“南瓜花”远近闻名。蒋老虎的店在柯桥齐贤农贸市场附近,每天“南瓜花”一出炉便被一抢而光。蒋老虎做“南瓜花”已有近50年。“我都是现料现做,没有添加的东西。外面的皮是面粉,油是自己的菜油。”蒋老虎说,他家的“南瓜花”胜在豆沙特别细糯好吃,他家里有一个石磨,专门用来磨豆沙,而且豆沙都是当天制作。老人家每天起早摸黑忙得不亦乐乎,过得很充实。
小店经济:在春天里,向阳生长
每个小店都是一个故事,支撑着无数人的梦想和生计。然而,小店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在细微处发力,精准帮扶微观经济的每一个细胞,让小店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笔者从绍兴市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自去年“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不少小店享受到了来自知名企业的帮助和支持。如仁昌酱园“牵手”马鞍街道宏芳家庭农场,今年将向农场订购100吨左右的富硒面粉。绍兴市柯桥区科盛建材工贸园区有限公司汇聚超过100家商户,涵盖木材、石材、新装修材料等多个领域,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高品质的建材商圈。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个体工商户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柯桥将推动24家“大企”结对帮扶1200家个体工商户,切实把“大企”资源优势配置到个体工商户,在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从而推动个体工商户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教授徐小华认为,一家小店,甚至一个小摊,都是能产生消费的场景。政府要加大对小店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创业培训体系,鼓励经营者多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同时,柯桥也可以围绕文旅融合做文章,比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传统手工艺制作地方美食等体验服务,让更多人来柯桥旅游的时候,留下美好的“小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