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养生圈

冷冻虾仁的“泡药”真相

  晶莹剔透、水嫩Q弹的虾仁,不仅美味无穷,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然而,近期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企业在加工冷冻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磷酸盐类保水剂,以“泡药”“包冰”等手法疯狂增重牟利。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切担忧。

  那么,“保水剂”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和危害?消费者在购买虾仁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保水剂,也被称为水分保持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多为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等磷酸盐。它在冷冻虾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锁水保鲜、延缓氧化、维持口感。

  国家已明确规定磷酸盐的最大使用量,以确保其发挥有益作用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在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以磷酸根离子计)的最大添加量不得超过5g/kg。在该标准下,随着浸泡时长不同,虾仁可以增重10%~30%不等。这是保水剂合理的增重范围,但被曝光的企业却远超此标准!

  磷酸盐超标危害有多大?过量的磷酸盐摄入会导致钙磷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血钙降低、抽筋、骨质疏松等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和骨骼较为脆弱的老年人影响更为显著。磷酸盐中的钠含量较高,过量摄入容易诱发高血压,对心血管健康构成威胁;持续高磷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慢性肾病,并可能促进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保水剂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合理使用磷酸盐是食品工业的常见手段。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既要警惕“唯添加剂论”的恐慌,也要防范“技术无罪”的伪命题。理性消费者应当做到:理解合法添加剂≠有害物质;用知识武装消费选择权并支持透明化生产体系建设。

  (来源:杭州疾控公众号)


浙江工人日报 养生圈 00003 冷冻虾仁的“泡药”真相 2025-03-31 浙江工人日报2025-03-310000300023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