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看天下

“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是大材小用吗?

  (紧接第1版)当社会不再以“世俗成功”评判人生价值,每个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当更多高学历人才敢于“向下扎根”,社会才能真正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格局。这既是个人的幸事,也是时代的进步。

  大材小用无所谓,只要能活出“快乐的自己”

  本报评论作者郭元鹏: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理应投身高薪、光鲜的行业,与“食堂阿姨”这一职业似乎毫不相干。黄女士曾去互联网大厂实习,却因无法适应被KPI推着走的高压环境而选择离开。她坦诚自己抗压能力一般,更愿意承受体力上的辛苦。在食堂工作,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并认为这是自己特别开心的时光。这份选择体现了对自我感受的尊重和对传统职业观念的突破。

  其实,在社会上,类似黄女士的选择已经不算是稀奇的事情了。从北大学生卖猪肉卖出大产业,到“海龟”女孩当动物园饲养员干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这都是多元时代的自我选择。在他们的眼睛里,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人生的追求是不同的,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尽管说“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如此另类的选择不具有普遍性,可是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长期以来,社会往往以财富、地位等标准来衡量职业的优劣,将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与大公司、高收入行业绑定。这种固有观念忽略了每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差异。黄女士的选择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黄女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快乐可以源于简单的日常,源于对一份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学历不是枷锁而是动力

  杭州市拱墅区就业指导员燕云:作为拥有北大硕士学历的“食堂阿姨”,相信会更贴合年轻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也会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为“食堂阿姨”这个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在我看来,高学历人才往往拥有独特的思维和视角,能更敏锐地捕捉当代年轻人的饮食偏好和心理需求,也更有能力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实际行动。学历不是职业的枷锁,而是赋予任何工作和工种以新维度的动力。相信高学历“食堂阿姨”的产生也会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浙江工人日报 看天下 00004 “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是大材小用吗? 2025-04-02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020000400034 2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