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力书写各民族“奔向共富”时代文章
(上接第1版)
“同心共富联盟”是“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村抱团”的发展模范。以“田园牧歌”共富联盟为例,已带动1200余农户,增收1300余万元。
空间交融外,经营主体“混搭”也是互嵌脉络。如兰溪市“柚香畲风”项目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带动7个民族村农户年均增收近千元;高元张村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民宿运营模式,2024年参与农户平均每户每月收入超万元……
与时偕行,让“做大蛋糕”变“翻新花样”
产业引进来,还得跟着时代发展节奏和市场需求变化做好“加法”,才能实现“长红”。
于是,文创孵化、农家乐和民宿、电商直播、数字化工艺等,“新花样”叠加到每个“之江同心·石榴红”共富基地,“不落伍”思路串起“民族共富链”,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如今,充满新意、几乎与大城市无异的画面在婺、衢乃至浙江各地已很常见。“外面与老家感觉越来越贴近!”金华武义的王女士感慨无限。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浙江计划取得共同富裕明显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时间点。以金华、衢州两地局部看整体,浙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各民族团结协作奔向共富的深耕细作,让我们看到了人文关怀与经济腾飞的并蒂而开,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灵动锦绣的浙江沃野,滋养各民族紧密联系的土地正有序耕耘,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石榴树正广植满栽,“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的美好明天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