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浙工会

技能人才迎来“黄金时代”

玉环市总工会铺路搭桥畅通育才“快车道”

  本报讯 通讯员董莉报道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才能掌握最新的技能本领,顺应产改的浪潮。”日前,玉环市首届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班学员、浙江工匠毛福财直言,这次报名工会的学习班就是冲着学技能拿文凭来的,技多不压身,这样就多了份安心工作的底气。

  让毛福财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今年玉环市总工会携手浙江开放大学玉环学院共同举办的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班,它面向全市高中、专科起点的职工,分别提供为期两年半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习。首次的30个报名名额一经公布,就受到职工的热烈欢迎,很快被一抢而空。

  按照“工会补一点、学校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原则,在7668元本科学费和8208元专科学费的基础上,工会将给予每人3000元的学费补助,学院也将给予每人2052元的学费减免优惠。这意味着每位学员只要花比别人少一半左右的学费,就能实现大学梦。

  “符合条件的学员,只要对提高学历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有兴趣,并且能够坚持业余学习,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就可获得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本科、专科学历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还可授予学士学位证书。”玉环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弹性学习模式,学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登录学习平台,观看专业课程的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提交作业等。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集中面授辅导,学员可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更好地答疑解惑,提升学习效果,丰富学习体验。

  技能提升作为培养高素养劳动者的重要支撑,正逐渐成为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引擎。早在2023年,玉环市总工会就联合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揭牌成立“玉环工匠学院”,聘请浙江工匠为导师,与代表企业签约,形成产学研“三方模式”,即学院搭平台、工匠来授课、企业得人才。学院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上线“云课堂”等,打造终身学习平台,推动产业工人从“工”到“匠”,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职工技能水平不均和转型升级滞后等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现在,玉环工匠学院已然成了职工技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工匠精神传播的重要平台。自玉环工匠学院成立以来,共开设钳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近20门网络培训课程,注册学习的活跃职工数已超300人,已培训受益职工达350余人。

  “几年前,我通过工会的‘双提升行动’走进大学校园,顺利拿到了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文凭。因为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公司实现了调岗,现在薪水较之前涨了约30%。”来自浙江达柏林阀门有限公司的职工黄鑫霞说。

  近年来,玉环市总工会积极落实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简称“双提升行动”),第一时间宣传最新政策文件,发动一线职工努力提升学历教育层次,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岗位胜任能力,加快推进全市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近5年,已有472名职工参与双提升行动,实现求学圆梦。


浙江工人日报 浙工会 00002 技能人才迎来“黄金时代” 2025-04-11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110000200019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