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心上事” 工会“上心事”
■华英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王玉琪
![]() |
服务二字重千钧,枝叶关情见初心。作为华英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同时身兼市县镇三级多个工会职务的“斜杠主席”,我用15年时间,将工会工作织成一张覆盖宁海岔路镇5200余名职工的“服务网”,让“娘家人”三个字成为最温暖的注脚。
成为职工的后盾
2011年底,我进入华英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面对公司内部发展的诸多挑战,成立工会便是我的第一件大事。着手规范制度、推动提能增效活动、努力提升职工福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2012年的一封辞职信,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工会工作更深的含义。
一位优秀职工老彭,突然向公司提出辞职。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我们得知,原来老彭的女儿因心瓣膜手术住院,治疗费用高达20余万元。他虽已竭尽所能,向亲朋好友四处筹借,但仍存在七八万元的缺口,无奈之下,打算回家变卖房产来筹集这笔救命钱。我迅速安抚老彭的情绪,并立即召集会议。当天,360名职工慷慨解囊,筹集了3万余元善款。董事长更是带头捐款并预支他一年工资,最终7万多元救命钱被送到了老彭手中。那一刻,老彭双手颤抖、泪光闪烁:“我真没想到,工会可以做到这样!”
这一场景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明白,工会是职工的“娘家”,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于是,也就有了之后的“华英伦互助帮困基金”,每年工会拨款10万元,专门用于帮助因病致贫、因伤致困、因学致难的困难职工家庭,至今已惠及380余名职工。但这只是我们工会工作的冰山一角。
多元服务惠民生
我们企业位于宁海县岔路镇,此地较为偏远、生活配套设施匮乏,年轻职工难以扎根,人才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将公司的5亩地改造成岔路镇职工服务中心,健身室、台球室、乒乓室、亲子室、影音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以共建共享的模式满足了职工的多样化需求。
2019年,岔路镇高坛园区工会联合会成立,52家企业携手共进,职工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人”。
我们协调宁海县总工会提供流动体检车,为园区产业工人进行免费体检;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让职工们不再为孩子的暑假安排而烦恼;设立“点将台”专栏,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为职工们搭建就业桥梁;打造职工书屋,让知识的光芒照亮职工们的文化生活;开展公益普法行动,聘请专业律师为职工们保驾护航。
为倾听更多职工的心声、让职工的烦心事有处可说,我们推出“职工说事”服务,设立调处中心,已累计处理各类问题560余起。职工的烦恼解决了,人心也更加凝聚了。
关爱没有尽头
关爱职工的道路永远没有尽头。2022年,我在一次巡检中偶然发现,有两辆大货车两天两夜未动。出于职业敏感,我爬上货车查看,只见两位司机虚弱地躺在驾驶室。原来,他们为节省开支,舍不得花钱住宾馆,就简单地用水管冲洗身体,结果引发高烧。我给他们带去药物、盒饭,两天后他们康复离开。
经历这件事后,我意识到,我们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关爱还远远不够。后来岔路镇红梅服务联合工会成立,我担任联合工会主席,也作了更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谋福利的思考。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解决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难和诉求解决难等痛点问题,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娘家”的温暖与关怀。
红梅服务联合工会的成立,不仅让景区、餐饮、民宿、网格员、房产中介、快递物流、保安保洁、车辆维修、外卖配送等行业的职工找到了组织,还统筹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我们精心打造了户外劳动者驿站,让所有户外劳动者都能在这里喝上一杯热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还可以在疲惫时稍作休息、恢复体力;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支持下,我们还建起7间职工餐吧,工会卡能享受9折优惠,更有环卫工免费生日面等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职工群众35万余人次;还在职工服务中心4楼新建“宁工寓”,工会提供免费住宿,让那些远道而来的职工能有一个舒适的休憩之地。
红梅服务联合工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收到了50余名入职多年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名投诉,投诉企业不缴社保。在调处争议过程中,企业也质疑我们:“你们成立这个工会干什么?管什么闲事?”我坚定地告诉企业:“法就是法,避得了一时避不过一世。职工权益应当得到保障,今天我们工会是来帮你的!”并给企业讲解相关法规要求和风险隐患。经过多次协调,最终企业也深刻意识到了问题,以分期分批缴纳方式,全部缴上了社保。此后,岔路镇鲜有这类投诉发生,职工们的干劲更足了,企业效益也更好了。
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省劳动模范……一个个荣誉的到来,对我来说是肯定更是鼓励。在宁海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们“娘家人”将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工”勋答卷。我们始终相信:工会的“服务网”越织越密,职工的“幸福指数”就会越来越高;“娘家人”的称呼被千百次呼唤,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主人翁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王诗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