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养生圈

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职业病目录增加到135种今年8月1日起施行

  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新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原有的10大类132种职业病增加到12大类135种职业病,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启动了以“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要求各地为劳动者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干预服务,做好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治、健康体重管理、心理健康促进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基本形成“地市诊断、县区体检、乡镇康复”的职业病诊疗康复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以一般健康体检替代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及周期与危害因素紧密相关,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目录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其中,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

  此外,将原其他职业病类别中的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调整至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为保持职业病归类的统一性,将原职业性眼病类别中的放射性白内障单列,并调整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别;将原职业性化学中毒类别中的铀及其化合物中毒调整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别。同时,对相关职业病类别和病种进行了重新排序。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目录调整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补齐短板的原则。目录调整后,我国法定职业病类别与国际劳工组织及世界上多数国家基本一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目录,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国际劳工组织:AI和数字化正在改变职业安全与健康

  据新华社 在4月28日世界职业安全健康日前夕,国际劳工组织发布名为《彻底改变健康与安全:人工智能(AI)和数字化在工作中的作用》的报告,阐述了AI、数字化、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如何重塑全球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同时强调制定积极政策应对新风险的必要性。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与健康政策团队负责人马娜勒·阿齐在23日发布的公报中说,数字化为加强工作场所安全提供了巨大机遇。机器人可以取代劳动者从事危险的“3D工作”(即肮脏的、危险的和有损尊严的工作);自动化可以减少工厂生产线或行政工作等重复性工作,使员工能够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但是,要想从这些技术中充分受益,必须确保在应用这些技术时不会产生新的风险。”

  报告指出,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虚拟现实和扩展现实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环境传感器等新技术和工具使用正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有害暴露,从而改变着安全与健康状况。此外,数字化使得远程等多种办公模式兴起,带来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并改善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然而,这些进步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例如,在机器人有效承担危险任务的同时,维护、修理或与这些机器合作的劳动者可能会面临新的危险。不可预测的机器人行为、系统故障或网络威胁都可能危及安全。人体工程学风险可能来自人机交互,也可能源于可穿戴设备和外骨骼系统在贴合性、可用性或舒适性方面的不足。研究指出,过度依赖AI和自动化可能会削弱人为监督,从而增加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而由算法确定的工作量和持续保持在线状态可能导致压力、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

  报告还揭示了整个数字供应链中的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安全与健康风险,包括原材料开采或提取、为AI提供算力支持、处理电子废弃物等环节中的各类劳动者。报告指出,在数字化相关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的管理中存在监管空白,呼吁制定更强有力的全球、地区和国家政策。报告同时强调,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公约为在数字化时代保障享有安全与健康工作环境的权利奠定了基础。


浙江工人日报 养生圈 00003 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2025-04-28 浙江工人日报2025-04-280000300022 2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