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健康态

借天“热”祛身“寒”

小暑节气别错过冬病夏治

  记者沈佳慧 通讯员邢楚昀报道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易感受暑热、暑湿之邪,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省中医院,听听中医师们对“借天‘热’祛除身‘寒’”有哪些建议。

  针灸科一天接诊几百人

  36岁的杨女士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趁着放暑假,想改善一下身体不适状况。“刚带完高三学生,平时有焦虑、失眠的症状,这次学生英语考试发挥不错,付出都值得了。”说话间,杨女士的嘴角上扬了起来。

  杨女士迎来放松的暑假,也正是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小暑之后,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包括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还有骨关节系统疾病、妇科疾患以及产后宫寒等。”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徐福说,近期,一天至少要接诊几百人,其中咨询或提前预约冬病夏治的占比很高。

  “中医治疗时,既会用到常见的三伏贴,也有用三伏针、中药熏药、推拿等方法。”徐福提醒,严重过敏体质、疤痕体质患者、孕妇都不建议贴三伏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也需谨慎使用。

  16字预防小儿暑邪

  “医生,我们昨天刚从北京旅游回来,小孩就发烧了,咳嗽且食欲不振,吃点东西就会呕吐泄泻。”一大早王女士就抱着2岁的女儿急匆匆地跑到浙江省中医院看病。

  把脉、舌诊……经过一系列仔细检查,浙江省国医名师俞景茂说,“这就是常见的暑邪入侵,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最近很多小孩都是这样的症状。”

  随着天气愈加闷热潮湿,小儿正气不足以抵抗外邪,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暑邪”,容易伤暑中暑。中暑较重会导致突然昏倒、喘咳汗出等情况;轻症表现为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食欲不振等。

  “防治暑邪是小暑节气的一个重点。”俞景茂提醒家长做到16个字:“避免暴晒、适时饮水、保证睡眠、阴凉通风”,并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

  推荐一款节气膳食

  浙江省中医院全科医学科(钱塘)副主任徐素美介绍,小暑时节是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因为这段时间湿气较重,暑湿之邪最易困脾,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所以在这段时间饮食上要荤素搭配,以清淡为宜。可用荷叶、扁豆、薏米、茯苓等食材熬制消暑汤或煮粥。另外,还可以每天饮用一些绿茶、乌龙茶或者普洱茶,它们具有醒神、清肠的功效。

  薄菊翠衣清凉饮

  【材料】:薄荷3克,菊花2克,蜂蜜10克,西瓜皮100克。

  【做法】:薄荷、菊花用纯净水浸泡30分钟,上火煮沸3分钟;西瓜皮洗净,削去外皮,切成小块;将薄荷菊花水、西瓜皮块倒入榨汁机,加入蜂蜜,榨汁后饮用。口味甜香。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解暑、清利头目。适宜有烦躁口渴、咽干不适、容易疲劳、气虚自汗等症状者。不适宜寒湿体质者。


浙江工人日报 健康态 00003 借天“热”祛身“寒” 2025-07-07 浙江工人日报2025-07-070000300028 2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