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打酱油”,还得认准这些
“零添加”并非安全健康
![]() |
近日,几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镉、总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涉及酱油这一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调料,社交平台上依然引起了热议。
所谓的“零添加”是不是噱头?如何挑选一款安全的酱油?酱油怎么吃才健康?
“零添加”≠安全健康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会丰富食品的口感,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目前从纯技术角度看,确实是可以做到没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但是以酱油为例,现代工业生产制造的酱油,绝大部分其实本身就离不开添加剂的“帮助”。只要是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规定的使用剂量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就基本不用担心。
如何选酱油更安全健康?
选酱油时,要学会看食品标签,了解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具体内容,尽量选择添加剂相对较少,且为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看瓶身标注。要吃“酿造酱油”,不要吃“配制酱油”。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再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不仅会将酿造酱油进一步稀释,降低营养价值,还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氯丙醇类化合物对人体的肝、肾、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皆有一定的毒性,还有一定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如果家里存放或使用的酱油正是“配制酱油”,建议就不要再继续食用了。
看国标分级。国标GB 18186-2000规定,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将酱油分为特级(≥0.80g/100ml)、一级(≥0.70%)、二级(≥0.55%)、三级(≥0.40%)。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8%,滋味也最鲜美。摇晃酱油瓶身,泡沫小而均匀且不易散去的酱油质量好。优质的酱油摇动时,会起很多比较小、比较均匀的泡沫,且不易散去。这种泡沫的出现其实与氨基酸态氮有重要关系,当氨基酸态氮多的时候,酱油中的泡沫会呈现这种状态。
看含盐量。酱油含盐,为健康考虑,我们应当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对特级酱油进行对比,选择钠含量更低的一种。有些酱油上有减盐、薄盐的字样,也可以优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酱油营养成分表中分量可能不同,在比较钠含量时应该先换算成相同的量。
看原料配置。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等。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如何吃酱油更安全健康?
控制食用量:酱油是一种隐形盐,要尽量少吃。每10毫升酱油中就有1.5~2克盐,长期多盐容易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肾损伤、胃黏膜损伤、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等。
注意存放:酱油和蚝油都怕长虫和“白膜”,尤其是在南方的夏秋季节,因为温度高、空气潮湿,很容易生虫、长霉。平时存放酱油时需注意“避光避热”,最好放在阴凉干爽处。开封使用后应及时将瓶口、瓶身擦拭干净并盖严瓶盖。有些种类的酱油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在购买酱油时,应该注意观察商品标签上是否标注了“冷藏”等字样提示,并按照食品标签上的要求进行储存。
(来源: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