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立足岗位,书写为民服务的

“满分答卷”

  见习记者贾馨然 记者李凡、胡翀报道 在浙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平凡铸就非凡,以坚守诠释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满分答卷”。本报邀请三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听他们讲述如何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贡献力量。

  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二级高级警长蒋定军: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我将本职工作的核心聚焦于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路面畅通。面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顽疾,我坚信“决心下到底、方法用穷尽”,没有顽疾是治理不了的,“不可能”也会变“可能”。2020年7月,我带队在萧山瓜沥试点“百警进乡村”行动,从最硬的“骨头”下手,创新采用“每日事故日清闭环整改”机制治理小隐患。通过努力,瓜沥片区实有人口交通事故发生率从治理前的万分之3.1下降至万分之2.5,当年7~12月实现瓜沥片区交通事故警情同比下降27%,亡人数减少17人,同比下降42%。

  为提升百姓出行效率,我带领团队向科技要生产力,通过推动智能化变革,实现城市交通的精细化治理——主导建设区域绿波带80条(133.16公里,运行速度全市第一)、应用AI可变车道、实施“EF级”路口智能管控及低速道路精准治理,优化秩序管理。2024年,在日交通量持续上升(工作日+4.14%/双休日+4.86%)背景下,依托科技深度应用,实现了高峰均速28.09km/h(升2.82%),平峰均速31.5km/h(升5.18%),成功达成“量增速提”目标。未来,我将深耕交通治理领域,竭力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安全、更畅通、更温暖的出行环境。

  象山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党委副书记、主任中医师黄颂敏:作为土生土长的象山人,我读完大学后就回到了象山,想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回馈家乡。那时,我学的针灸推拿专业还比较“冷门”,但我耐住了寂寞。从医28年来,我始终浸润在中医药领域,通过自费学、拜师学、临床学、向患者反馈式学等多种方法,中医技术越发娴熟。如今,我的日门诊量达到百人以上,日耗银针2000余根,患者满意度100%。

  很多人为我感到惋惜,觉得以我现在的医术在县城当一名“小医生”太过屈才了。我并不这么看,新时代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健康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无论在哪里当医生,面对的都是人民。我出身农家,从小就感受到农村人看病的艰辛,所以现在坚持每天早出诊一小时,就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农村患者早点看好病。在固定诊室之外,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开设“流动诊室”,深入海岛乡村、部队社区开展义诊,给不方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给近万名病人留存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他们有需要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我。医者仁心,未来我将立足岗位,坚持守正创新,为更多老百姓都能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衢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周国花:从售票员到驾驶员,我在衢州1路公交车上握了20多年方向盘。1路公交车全程来回28公里62个站点,我闭着眼都知道各个路段的情况、各站点不同时段的人流。(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每每到站,我都会绽开笑容迎接乘客,看到老人、小孩便叮嘱他们“慢一点,不着急”;等乘客们都坐稳了,车辆才会起步。我一直相信,笑容是治愈生活的良药,细心周到的服务能温暖乘客。曾经有一位经常乘车的“冰山爷爷”,对我的关怀总是置之不理,但他的老伴告诉我,爷爷回家对我的服务赞不绝口,我便明白:藏在细节里的真诚与关爱,一定能融化“冰山”,化作暖流。

  在我看来,服务大众不仅要干在驾驶位上,更在这十米车厢之外。2022年我牵头组建了“周周有礼”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开始的2人到目前的62人,穿着红马甲的身影已成为衢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会定期前往偏远山区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会利用休息时间到公交站台进行文明乘车劝导;也会走进车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平凡的岗位也会有别样的精彩,我将把笑容带给更多乘客,让衢州这张城市名片更闪亮!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 老版入口

浙ICP备05017986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立足岗位,书写为民服务的

“满分答卷”
2025-06-04 浙江工人日报2025-06-040000100006 2 2025年06月04日 星期三